俗话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好:好:喜好。

2、(1)孔文子:卫国大夫孔圉,“文”是谥号,“子”是尊称。

3、意思是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原句出自于春秋孔子的《论语·公冶长》。原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白话译文: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扩展资料:创作背景: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赏析:《论语》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意思就是聪明而且勤奋好学,学习过程中有不明白的就虚心向别人请教。这是人生中最优秀的品质,有多少人虽然有点小聪明,就自以为是,喜欢耍小聪明,走捷径,不懂装懂,不虚心向人请教,这样的学习态度是永远学不到真本领的。

5、基础释义

6、详细释义

7、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这个词语形容一个人谦虚好学,勤敏而兴趣浓厚地发愤学习,不仅听老师、长辈的教导,还求教于一般看来不如自己知识多的一切人,而不以这样做为可耻。

8、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

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语出《论语》,现代汉语的意思是:有道德修养的人聪敏又好学,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请教为耻辱。学习起来不厌烦,教育别人不疲倦。

10、原句出自于春秋孔子的《论语·公冶长》。

11、《论语·公冶长第一十五》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2、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13、出自于《论语》,原文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1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没自己高的人请教为耻。

1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6、敏:敏:此处指聪敏。

17、(2)敏:敏捷、勤勉。

18、敏:勤勉;好:喜好。耻:羞耻,奇耻大辱。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

19、聪敏而且好学,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20、翻译:天资聪明而又好学,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学习而从不满足,教诲别人而不知疲倦。

21、下问:下问: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22、耻:耻:以……为耻。

23、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24、原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5、意思是:聪明好学,愿意谦虚地向他人请教。

2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出自:《论语•公长治》  解释:天资聪明而又好学,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羞耻,形容虚心好学,不自以为是。“耻”是“以……为耻”的意思。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备案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