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

2、指联系试题,有一定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来再读文章。力争回答问题时,语言要简明,条理要清楚,信息提取要恰当。以阅读试题为依据,从整体着眼,明确筛选整理的目的,确定展开筛选整理的范围。有的要求筛选的信息可能只涉及几句话,也有的可能涉及到一段甚或几段乃至全篇。有些信息,直接在筛选范围中摘录即可获取,但有的信息不是直接传递的,而需对该确定范围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后方能获得。

3、通过对春雁集会的日常程序的观察,人们注意到,所有的孤雁都有一种共性:它们的飞行和鸣叫很频繁,而且声调忧郁,于是人们就得出结论:这些孤雁是伤心的单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说明的方法

5、标记和摘录重点信息:使用荧光笔或做笔记的方式,标记或记录下重要的信息、主题句、关键词和细节。这有助于你后续回答问题时快速找到支持答案的证据。

6、所谓粗读,就是指通读文章,整体感知。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找中心句、划出要点、搜集文章的信息,准确把握说明的对象、事物的特征、所用的说明方法等内容。

7、B.同义词的选用:注意辨别同义词的细微差别。

8、抓住事物的特征

9、(2)常用说明方法的作用:

10、这里将大雁和乌鸦作对比,突出了大雁飞行的不同之处.大雁飞行有明确的目的地,不管碰上艰难险阻还是遇到诱惑,他们都会义无反顾地向目的地飞行.这表现了大雁南飞时的专注与执着.

11、B.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从单方面往往不容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如《鲸》一文中,“鲸总得来说分两类”一句便是典型的分类说明的标志。

12、阅读事物说明文,首先把握说明的对象是什么;阅读事理说明文,要弄清文章说明了什么事理。要“三看”——看题目;看首段;看关键词句,如总说句、分说句、过渡句等。其次通读全文,了解重要信息,概括文章的说明中心。一般要围绕三个问题来进行:A.全文围绕什么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B.说明了这些事物或事理的什么特征;C.从哪些方面对该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对说明中心的概括,语言要简明扼要。

13、我的校园很美丽,走进大门,就可以看到一颗长满果实的扁桃树,每一个早晨,一走进校园,就有一股清香在校园里弥漫着,走进一看,宽广的操场,操场上没有一点儿垃圾,在操场的右边,是教学楼,在每一城楼里,弥漫着知识的气氛,每当上课的时候,每一城楼都会发出朗朗的读书声,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真是快乐,每天放学或上学,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洋溢的笑容,在这里学习的同学们都很乐于助人,都互相帮助,每当文体节到了的时候,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的事情做,热热闹闹的!

14、用人类和大雁作对比,说明了大雁不仅具有联合观念观念,而且用自己的生命来实现这个信念,表达了作者对大雁坚持联合这一信念的肯定和赞美之情.

15、答题基本模式:运用了**说明方法,说明了**的特点(特征),把**说明得准确具体(生动形象)等,具有**的作用或好处。

16、1943年的开罗会议上人们发现,各国之间的联合是不可预期的.然而,大雁的这种联合观念已经有很长时间了.每年3月,它们都要用自己的生命来为实现这个基本的信念做赌注.(如何理解?)

17、C.列数据: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它往往通过数字来说明事物的特点,从数量上给人以具体、准确的印象。但要注意,并非文中出现的数字都属于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关键是看它是否是在说明事物的特征。与事物特征无关的数字的出现,不能看作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18、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下定义、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画表、作诠释、摹状貌、引资料等。

19、通过这些步骤,你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回答说明文阅读理解题。重要的是保持专注和耐心,多练习以提高你的阅读理解能力。

20、①“总(概说)——分(具体)”式

21、方法归纳

22、把握说明的对象或道理

23、总结法:结尾处对说明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如《读书四法》就是这种结尾:“总之,读书不要把自己仅仅当做一只“空筐”,光想多“装”知识,而要讲究发现、创造。只注重积累,不过是在别人身上爬行,只有同时也注意创造,才能建立自己的学术大厦。”这种方法,适于作分类说明的说明文的结尾。

24、A.修饰、限制性词语的运用。如:可能、大约、几乎、一般、近、之一等词。答题时常用删除法,即该词说明什么,如删去有什么不好。

25、通读全文:在阅读之前,迅速浏览整篇文章,了解文章的结构和主题。对标题、副标题、首段和尾段进行重点关注,了解文章的主旨和重点。

26、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

27、说明对象是指在文中集中介绍的事物。说明对象的特征是指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抓住了才能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中,往往用一句话、几句话的形式将事物的特征介绍得明明白白。

28、阅读时,边读边标出文章所使用的说明方法,然后总结主要使用了哪些方法,并进而分析这些说明方法对准确说明事物特征所起的作用。

29、如《人类的语言》一文将鹦鹉、猩猩的“语言”与“人类的语言”作比较,得出“只有人类才有真正的语言”的结论。

30、细读每个段落:在详细阅读过程中,细心阅读每个段落,理解作者的论点、事实和论据。注意标点符号和段落之间的转折和连接词,以及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

31、E.下定义:为了突出事物或事理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常常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给事物下定义。这是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揭示事物或事理的本质的一种方法。如《统筹方法》一文,开头就给“统筹方法”下了定义:“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这个定义既指明了“统筹方法”的本质--数学方法,也指明了“统筹方法”的应用特点——安排工作进程。这样,就把统筹方法和其他的数学方法区别开来了。

32、阅读理解是理解和解析一篇说明文的能力。以下是回答阅读理解题的一般步骤:

33、展望法。结尾处对被说明事物展望其未来的方法。如《宇宙里有些什么》的结尾:“今天,载人的宇宙飞船已经成功地实现了环球的飞行,将来一定会揭露更多的宇宙秘密,加速人类征服宇宙的进程。”这种方法有利于鼓舞人心,激励斗志,有较大的宣传鼓动作用。

34、②“总——分——总”式

35、如果一只主教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缄默;如果一只花鼠想出来晒太阳,却遇到了一阵暴风雪,也可以再回去睡觉;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可就不那么容易了.(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来写大雁的到来是春天的到来?)

36、把握方法

37、说明文的结构

38、说明的对象及特征

39、照应法:指结尾与开头进行照应的方法。如《食物从何处来》的结尾:“世界上除了极个别的细菌,能不依赖光而靠化学能来获得食物外,其它一切生物都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来获得食物。”这一结尾,既是对上文的总结,又是对开头提出的“食物从何处来?”的回答与照应。

40、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

41、总之,运用了这些说明方法,能使深奥的道理通俗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理性的内容形象化。

42、④并列式

43、表达了身为“爱鸟者”的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大雁“伤心”遭遇的同情.对枪杀大雁的反感和愤怒.

44、大雁到了目的地,时而在宽阔的水面上闲荡,时而跑到刚刚收割的玉米地里捡食玉米粒.大雁知道,从黎明到夜幕降临,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猎枪.

45、文章使用什么说明顺序,要看说明的对象。一般来说,说明事物的演变发展的,用时间顺序;说明建筑物的,用空间顺序;介绍高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的联系的,用逻辑顺序。在理清说明顺序的基础上,分析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就容易看出文章的基本结构了。

46、第一步:粗读文章

47、用了对比的手法,其他动物可能在天气偶尔变化时出来,而大雁却是真正的预示天气的变化.说明大雁对季节的判断非常准确.

48、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即定义的对象与所下定义的外延要相等,并且要从一个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内涵就可以了,并且解释的对象与作出的解释外延也可以不相等。

49、主题把握:确定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理解作者所要传达的核心观点。这可以通过整理和总结每个段落或关键句子的内容来实现。

50、说明的顺序

51、检查答案:在提交答案之前,仔细检查自己的回答是否准确、完整和清晰。确保你的答案与问题的要求一致,并用适当的语言组织和表达你的思想。

52、体会语言

53、渲染法。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的结尾:“我们花了一整天的时间看完这座大厦的时候,万道霞光洒在外面苍翠的树丛上,洒在杏花色的墙壁上,洒在天安门的红墙黄瓦上。”这是通过对霞光的渲染,给说明的对象烘托出一种庄严的气氛。

54、H.作诠释:这是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

55、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程序顺序是时间顺序的一种)、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56、⑤递进式

57、理清顺序和结构、中心

58、③“分——总”式

59、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即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一移向南飞行20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来写大雁的飞行?有什么作用?)

60、G.画表:有些事物的关系抽象而复杂,仅用文字说明还不能使读者明白,这就需要附上示意,或按比例精确绘制,如产品、军事行动路线等。有时,被说明的事物项目较多,也可制定统计表,将有关数字分别填入表中,使人看了一目了然。

61、D.作比较: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有时可以利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一般说,采用此方法时总有相比事物之间的可比性,所以文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与……相比”、“……是……的几倍(几分之一)”、“……大似……”等字样,但也不尽然。关键是仔细阅读,细心辨察,才能掌握其特征。

62、F.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在说明文中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使人们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

63、评议法。就是结尾处对说明对象加以评价议论的方法。如《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结尾“春蚕到死丝方尽”,这诗句是春蚕一生的真实写照。用这种方法结尾,可使读者进一步看到被说明事物的价值、作用。

64、按说明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如:《鲸》)和事理说明文(如:《只有一个地球》)。

65、语文的学习重在积累,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要积累一些好词、好句。最好准备一本摘抄本,把自己在生活中、学习中看到的、想到的、见到的记录下来,一段时间后

66、说明文的类型

67、第二步:精读文章

68、说明文的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69、事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构造、形态、性质、变化、成因、功用等方面,还要弄清作者是从哪些角度介绍的。

70、回答问题:仔细阅读问题,确定问题的要求和关键细节。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寻找文章中能够支持你的答案的信息。引用和参考文章中的具体细节、事实和数据来支持你的回答。

71、按语言特点的不同,可以分为平实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如文笔优美的布封的《松鼠》)。

72、I.摹状貌:就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有助于把被说明的对象说得更具体、生动。如《中国石拱桥》中,“这些石刻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这样的说明显得十分生动、活泼。

73、第三步:针对考题细读文章。

74、A.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光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常会出现“比如”、“例如”、“如”等字样。

75、这句话通过写大雁的机警和敏锐,反应了人类对野生动物的残酷掠杀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备案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