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照现在的编号,自西向东依次为20、19、18、17、16窟,各窟内雕刻三世佛,正壁主尊均为高达15~17米余的巨形佛像。这五座佛像,乃是云冈石窟最早开凿的佛像,监工是著名高僧昙曜。

2、释迦牟尼佛像是佛教建筑艺术的代表之一,庄重肃穆、神圣庄严,是中国古代佛教造像的经典之作。佛像高17.14米,只有一个头部、两只手、两只耳朵,体现了高度的艺术技巧和精湛的雕刻技艺,散发着无比的庄严和神圣的气息,是中国屈指可数的佛像代表之一。

3、是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约16公里的武州(周)山南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约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

4、十二日晨,晴,阳光极好,大家精神倍爽,早餐后一齐出发,自别墅向西,穿入石佛古寺,先到正殿,入门就觉的冷气侵人,仰视坐佛大像高亦五六丈,在洞外登上四层高楼,又经过一条两条块板的横桥,才到大佛的座下。洞中广如巨厦,四壁琳琅,都是小佛像,彩色亦新,是寺僧每日焚香处,反不如他洞之素古可爱。

5、冰心在描述云冈的同时,也延伸了对中国古代艺术的探索和研究。

6、小时的时间,在此,我们每分钟可以看到余尊大大小小的佛像。据年龙门文物保管所统计,两山现存窟龛多个。大小造像万余尊,佛塔余座,造像题记碑文约多块。造像以北魏(东魏北齐)隋唐为主。北魏约占百分之三十左右,隋唐占百分之六十左右。龙门石窟最大造像为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龙门石窟群,大部分集中在伊水西岸的崖壁上,其中有个大型洞窟。因龙门东山的岩层比西山的薄,不便雕凿大型造像。在龙门石窟中,北魏时期的洞窟具有代表性的是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等。隋代作品的代表是宾阳南洞。唐代具有代表性的洞窟有:潜溪寺宾阳北洞万佛洞奉先寺等。

7、龙门石窟叹巍然,经历时长四百年。

8、青山对峙座西东,伊水缓流烟雾蒙。

9、云冈石窟佛像是北壁释迦牟尼坐佛,高17米为云冈石窟中最高大的佛像窟内现存佛龛150余个造像2300余尊后世为防止沙化蔓延对雕像包泥彩绘修建了窟前四层木构楼阁窟门两壁上侧的石雕菩提树枝繁叶茂。

10、风景绝佳凝望远,天然门阙胜龙宫。

11、云冈大佛意义在于发展出佛教世俗化中国化,即常说的我佛如来,(皇帝即佛)。这些佛像在中国传统雕刻艺术的基础上,吸取、融汇了印度犍陀罗艺术及波斯艺术的精华,这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性劳动的智慧结晶,也是他们与其它国家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

12、冰心之所以选择写云冈,是因为云冈石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之一,其壁画和雕塑艺术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13、云冈石窟最大的露天大佛,是指第五窟中的云冈大佛,云冈大佛是三世佛的中央坐像,非常高大,足足能有十七米高。云冈大佛的耳朵一直垂到肩膀,是我国佛教典籍中佛陀的传统表现手法之一。这座大佛不单单有着中国化的元素,其额头极宽,鼻子很高,眼睛大唇却薄。这些,都是外域佛教的特征。

14、她通过详细描绘云冈的壁画和雕塑,让读者更加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艺术的魅力,同时也激发了人们对于保护和传承古代艺术的热情。

15、经文内容说明了缘何在佛教艺术表现中多见“二佛并坐”的实际意义。作为一种宗教艺术形式,“二佛并坐”非是单纯的欣赏对象,更多的是注重佛法、佛理的弘扬,引导信众崇拜佛祖,从心底生成皈依的理念。

16、云冈石窟里的佛像主要是指洞窟16中的千手观音像和第6洞中的释迦牟尼佛像。这些佛像在历史上都是具有极高价值和影响力的艺术珍品和宗教文化遗产。

17、奉先寺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因为它隶属于当时的皇家寺院奉先寺而俗称“奉先寺”。

18、“二佛并坐”的另一个依据,则是与当时的政治形势相关联。据《魏书》上记载,文成帝于公元465年去世后,孝文帝登基,皇太后冯氏临朝听政,此后多年处于皇太后“大权独揽”局面。在这种特殊的政治形势下,皇族亲贵称冯氏与孝文帝为“二圣”。云冈石窟的“双窟”就是这种政权形式的典型象征。二佛并坐龛中的“二佛”也是“二圣”的映现,具有独特的政治寓意。

19、“二佛并坐”在佛经上是以《法华经》为根据,这部佛经是释迦牟尼50年说法的最后至极教理,很早就在中国流传,但主要内容很少被早期佛教艺术形式所采纳,其中第十一《见宝塔品》,则在早期石窟寺中是常见的《法华经》表现内容,形式即“二佛并坐”。

20、不逊敦煌千佛洞,云冈作比亦平凡。

21、在众多石窟造像记载中很少有像云冈石窟的“二佛并坐”形象,莫高窟、麦积山石窟、龙门石窟均未见到类似的场景。龛形为圆龛,龛内雕二佛并坐,细眉高鼻、面相慈蔼。火焰纹背光内雕饰飞天和坐佛。二佛之间,下雕二胁侍菩萨,上雕二飞天与二供养天。龛楣飞天饰边。

22、云冈早期的石窟,如昙曜五窟,窟东、西、南壁普遍雕刻了这种“二佛并坐”龛,整体上说,佛像装饰较为简洁,显得朴素干净。

23、冰心通过描述云冈的艺术之美,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24、据统计,在云冈约有385个“二佛并坐”龛,几乎每个洞窟都有这种形象。或置于正壁,或东西两壁或南壁,也有的雕刻于拱门或明窗上,可以说,它是云冈石窟造像的一个典型。

25、出寺门向西,到西来第一山,佛籁洞,五佛洞等处。计中段诸洞石刻最完全,有庙宇掩护,不受风日之侵削。自此而西诸窟均沦为民居,土墙隔断,叩门而入,始得窥一二。第七窟佛像之伟大,为全山之最。像系坐形,莲座已湮没土内,两旁侍立之尊者亦璎珞庄严的露立天空之下。

26、龙门山上壁崖间,洞窟琳琅紧密连。

27、从其外观上看,它的形态端庄,额宽、鼻高、眼大而唇薄,根据专家的研判,这座佛像也是中国文化传统的表现手法,因此对研究我国古代的佛像文化具有很高的价值。

28、这对于发展石窟旅游经济来说,它也是属于很典型的一种,也表现出其石窟景点很丰富的文化内涵之处,所以这也能看出其石窟景点很有发展意义的地方,更体现出其石窟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在对这处石窟看来,它的内部也

29、“二佛并坐”的造像手法作为一种可为人们接受的语言符号,传达出当时历史时期的精神趋向和艺术水平。在其他石窟寺佛教造像多为一尊主佛,两尊菩萨、两位天神分列其左右,然后是供养人。在审视每一座窟龛时,造像风格显现出威严崇高的离俗之韵却又有一种宫廷布局融于其中,恢弘富美之中留有清绝神通之态,与世间的封建等级观念遥相呼应,如若影观。

30、“二佛并坐”就是在一个圆拱龛中,左右并坐着两尊佛像

31、龙门石窟是北魏唐代皇家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这里是潜溪寺龙门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窟。

32、延伸阅读:云冈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中国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拥有大量珍贵的文物和石刻艺术品,是了解中国佛教文化和石窟艺术的重要场所之一。除了千手观音像和释迦牟尼佛像外,云冈石窟还保存着大量的佛教造像、浮雕和壁画,是中国古代艺术和文化的宝库之一。

33、而且也吸收了一定的外来文化,但总体上,这座佛像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性劳动的智慧结晶,也是我国目前在重点保护的对象,这能看出其佛像建筑很独到的文化魅力。

34、三世佛。

35、云冈石窟的文珠菩萨佛像高17米!

36、由大佛像处再向西行,尚经十余窟,或封或启,佛像大小及坐立,扶倚,姿势及窟顶花纹鸟兽等,式样各不相同,亦有未完工者。总计全山石壁东西数里,凡大小九十五窟。佛像高者约七十余尺,次亦五六十尺,小则有盈寸者。各石窟高者二百余尺,广者可容三千余人。万亿化身,罗刻满山,鬼斧神工,骇人心目。一如来,一世界,一翼,一蹄,一花,一叶,各具精严,写不胜写,画不胜画。后顾方作无限之留恋,前瞻又引起无量之企求,目不能注,足不能停,如偷儿骤入宝库,神魂丧失,莫知所携,事后追忆亦如梦入天宫,醒后心自知而口不能道,此时方知文字之无用了。

37、冰心写的云冈的主要内容是描述了云冈石窟的壁画和雕塑艺术。

38、云冈石窟的文殊菩萨佛像高达17米。大耳垂肩,是云冈的标志佛像形态端庄,是中国文化传统的表现手法;但其脸部形象:额宽、鼻高、眼大而唇薄,却具有外域佛教文化的某些特征。

39、千手观音像是千百年来传承的观音菩萨形象之一,象征着慈悲和智慧的化身。佛像立于北朝时期的北魏,高17.14米,由主体和众手组成,其中42只手持各类法器和物品,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如三叉戟象征了切除疾病之力,宝剑象征了斩断烦恼之能等。

40、龙门石窟距离洛阳市区大约十二公里,此处东边是香山,西边是龙门山,两山对峙,一水中流,清澈的伊河缓缓地流向远方。此处古称"伊阙",后来隋炀帝杨广游览到邙山,登高望远,看到伊阙,以为是真龙天子的皇宫大门,从此此处被称为"龙门"。龙门石窟是我国三大石窟之一,这里不仅山清水秀,环境清幽,而且有北魏到唐朝所雕刻的至今仍然保存完好的近十

41、云冈石窟里的佛像叫云冈大佛。在我国多个城市的石窟景观中,云冈石窟是其中很典型的一种,它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大多数内部文化遗迹都保存的比较完整。

42、二佛并坐”就是在一个圆拱龛中,左右并坐着两尊佛像。

43、云冈石窟的佛像是古代工匠凿刻出来的。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备案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