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昆虫记》里面蝉的外形特征描写:蝉是一种较大的吸食植物的昆虫,通常大约有五六公分长。它们像针一样中空的嘴里可以刺入树体,吸食树液。蝉也有不同的种类,它们的形状相似而颜色各异。蝉的两眼中间有三个不太敏感的眼点,两翼上简单地分布着起支撑作用的细管。

2、一无所知、小心翼翼、各种各样晶莹剔透、微不足道、威风凛凛、金蝉脱壳、逃之夭夭。

3、昆虫记中圣甲虫的外形:圣甲虫的后腿,尤其是最后的两条腿十分细长,略微弯曲,呈弧形,足端长有利爪。它的前腿扁平,弯成弧状,表面纹脉凸起,上面还排列着五个坚齿。

4、螳螂:外貌:无脊椎动物,属于昆虫纲有翅亚纲螳螂科,是一种中至大型昆虫,头三角形且活动自如,复眼大而明亮;触角细长;颈可自由转动。前足腿节和胫节有利刺,胫节镰刀状,常向腿节折叠,形成可以捕捉猎物的前足;前翅皮质,为覆翅,缺前缘域,后翅膜质,臀域发达,扇状,休息时叠于背上;腹部肥大。复眼突出,单眼3个。咀嚼式口器,上颚强劲。前足捕捉足,中、后足适于步行。

5、萤:外貌:小至中型,长而扁平,体壁与鞘翅柔软。前胸背板平坦,常盖住头部。头狭小。眼半圆球形,雄性的眼常大于雌性。腹部7-8节,末端下方有发光器,能发黄绿色光。萤火虫夜间活动,卵、幼虫和蛹也往往能发光,成虫的发光有引诱异性的作用。

6、最好笑的是——它的食物竟然是动物的粪便。

7、在水面上,我们可以看到一堆闪着亮光的“蚌蛛”在打着转,欢快地扭动着,不对,那不是“蚌蛛”,其实那是豉虫们在开舞会呢!离这儿不远的地方,有一队池鳐正在向这边游来,它们那傍击式的泳姿,就像裁缝手中的缝针那样迅速而有力。

8、蝉:外貌:体长2∼5公分(0.8∼2吋),有两对膜翅,复眼突出,单眼3个。最大的蝉体长4-4.8厘米,翅膀基部黑褐色。

9、蜣螂全体呈黑色,稍带光泽,雄虫体长3.3-3.5厘米,雌虫略小。雌性头部前方呈扇面状,中央有一基部大而向上逐渐尖细并略呈方形的角突。后方有复眼,胸背板密布匀称的小圆突,足粗壮,中、后足跗节两侧有成列的褐红色毛刺。大多数蜣螂营粪食性,以动物粪便为食,有“自然界清道夫”的称号。常将粪便制成球状,滚动到可靠的地方藏起来,然后再慢慢吃掉。一只蜣螂可以滚动一个比它身体大得多的粪球。处于繁殖期的雌蜣螂则会将粪球做成梨状,并在其中产卵。

10、整个过程需要一个小时左右。6月末,幼虫开始羽化为成虫,最长寿命长约60~70天。7月下旬,雌成虫开始产卵,8月上、中旬为产卵盛期,卵多产在4~5毫米粗的枝梢上。夏天在树上叫声响亮,用针刺口器吸取树汁,幼虫栖息土中,吸取树根液汁,对树木有害。

11、翅膀竖在它的后背上,螳螂将身体的上端弯曲起来,样子很像一根弯曲着手柄的拐杖,并且不时的上下起落着。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还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内容。

12、瓢虫:外貌:形似半个圆球,一般5∼10毫米(0.3∼0.4吋)长。足短,色鲜艳,具黑、黄或红色斑点。鞘翅颜色和斑点数因种类而异,九星瓢虫的案是在橘红鞘翅上各有4个黑斑点,以及各有半个斑点,这是典型的瓢虫颜色案。

13、一身黑亮的盔甲,一对长长的触角,加上又尖又细的尾巴,组成了那只可爱的黑色战将——蟋蟀。

14、它有纤细而优雅的姿态,淡绿的体色,轻薄如纱的长翼。颈部是柔软的,头可以朝任意方向转动。

15、蚱蜢:外貌:有称草蜢,腿部发达,用后腿可以跳比身体长数十倍的距离,后翅呈半透明,体色有绿色和褐色(与品种无关;是生活环境的保护色)。草蜢属不完全变态昆虫,稚虫和成虫相似,只有翅膀有无的分别。

16、空中生活的昆虫:这些昆虫大多是白天活动,成虫期具有发达的翅膀,通常有发达的口器,成虫寿命比较长。如蜜蜂、马蜂、蜻蜓、苍蝇、蚊子、牛虻、蝴蝶等。昆虫在空中活动阶段主要是进行迁移扩散,寻捕食物,婚配求偶和选择产卵场所。

17、圣甲虫头部像戴了一个帽子,而且身上散发出微微的香气。

18、如果燃烧一下这种物质,便会产生出一种像燃烧丝质品一样的气味儿。螳螂巢的形状各不相同。这主要是因为巢所附着的地点不同,因而巢随着地形的变化而变化,会有不同形状的巢存在。但是,不管巢的形状多么干变万化,它的表面总是凸起的。这一点是不变的。

19、它属于一种食粪虫,身材小巧玲珑胖乎乎的,乌黑油量。

20、如果那地方的土地是软的,它的形状就成圆形,各部分都会同样的坚固。如果那地方的土地是沙砾的,那黄蜂掘凿时就会遇到一定的阻碍,蜂巢的形状就会随之有所变化,至少会不那么整齐。

21、它浑身紫黑,有一对小眼睛和两只长长的软须,嘴里还长有一对锋利的牙齿,一左一右就像两扇门。

22、这只蟋蟀全身呈黑褐色,一对不会转动的黑油油的眼睛镶嵌在触角下方,背部有两片薄膜。

23、操作步骤/方法

24、《昆虫记》观察甲虫的描写是,这只黑褐色的小甲虫,只有米粒大。头上长两根长须,左晃右晃,好像用来探路。背上有一个椭圆形的壳,上面还有一些花纹。这只小甲虫有四对脚,前两对脚用来向前踏进,第三对脚用来站立,最后一对脚用来向后蹬,爬起路来身子一伸一拱的。

25、见过螳螂的人,都会十分清楚地发现,它的纤细的腰部非常的长。不光是很长,还特别的有力呢。与它的长腰相比,螳螂的大腿要更长一些。而且,它的大腿下面还生长着两排十分锋利的像锯齿一样的东西。

26、在这两排尖利的锯齿的后面,还生长着一些大齿,一共有三个。总之,螳螂的大腿简直就是两排刀口的锯齿。当螳螂想要把腿折叠起来的时候,它就可以把两条腿分别收放在这两排锯齿的中间,这样是很安全的,不至于自己伤到自己。

27、在池塘的深处,水甲虫在活泼地跳跃着,它的前翅的尖端带着一个气泡,这个气泡是帮助它呼吸用的。它的胸下有一片胸翼,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像佩带在一个威武的大将军胸前的一块闪着银光的胸甲。

28、蟋蟀外貌:黄褐色至黑褐色。头圆,胸宽,触角细长。咀嚼式口器。有的大颚发达。强于咬斗。前足和中足相似并同长;后足发达,善跳跃;前足胫节上的听器,外侧大于内侧。产卵器外露,针状或矛状。雄虫前翅上有发音器。蟋蟀穴居,常栖息于地表、砖石下、土穴中、草丛间。夜出活动。杂食性,吃各种作物、树苗、菜

29、螳螂把他的翅膀极度地张开,它的翅竖了起来,并且直立的就好像船帆一样。

30、蜣螂:外貌:体黑色或黑褐色,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复眼发达,咀嚼式口器,触角鳃叶状,有3对足,足适于开掘,有2对翅,前翅角质化,发育方式为完全变态。蜣螂能利用月光偏振现象进行定位,以帮助取食。有一定的趋光性。虫体一般呈圆形,鞘翅短,腹部末端露出。5∼30公釐(0.2∼1吋多)长。色深,有的具金属光泽。雄虫头顶有一长而弯曲的角状突。3对足共20节。牧场金龟亚科和蜉金龟亚科,但不滚粪球,而是在粪堆下挖一洞,用以取食和产卵。蜉金龟较小,长4∼6公釐(约0.2吋),多为黑色,翅盖黄色。牧场金龟长14∼20公釐(约0.5∼0.75吋),褐色或黑色。

31、它会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身体腾起在空中,只有一点固着在旧皮上,翻转身体,使头向下,花纹满布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

32、蚂蚁:外貌:一般体小,颜色有黑、褐、黄、红等,体壁具弹性,光滑或有毛。口器咀嚼式,上颚发达。触角膝状,4~13节,柄节很长,末端2~3节膨大。腹部第1节或1、2节呈结状。有翅或无翅。前足的距离大,梳状,为净角器(清理触角用)。为多态型的社会昆虫。

33、想要知道蛐蛐的公母,就要看它们后面的针,公的后面有两根针,母的后面有三根针,中间的针最长,那就是它的产卵器。

34、这真是一个壮观美丽的建筑啊!它大得简直像一个大南瓜。除去顶上的一部分以外,各方面全都是悬空的,顶上生长有很多的根,其中多数是茅草根,穿透了很深的“墙壁”进入墙内,和蜂巢结在一起,非常坚实。

35、它的头顶上是宽大而扁平的月牙形顶壳,顶壳的前沿上排列着六个角形锯齿,这就是它们用以挖掘和切削的工具。

36、蝉的幼虫生活在土中,刺吸植物根部汁液,削弱树势,使枝梢枯死,影响树木生长。蝉的幼虫一生在土中生活。将要羽化时,于黄昏及夜间钻出土表,爬到树上,然后抓紧树皮,蜕皮羽化。当蝉蛹的背上出现一条黑色的裂缝时,蜕皮的过程就开始了。

37、圆头的、长头的、他们的牙非常锋利,如果不好好养它,就会撕吃同类。

38、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

39、螳螂的巢,大小约有一两寸长,不足一寸宽。巢的颜色是金黄色的,样子很像一粒麦子。这种巢是由一种泡沫很多的物质做成的。但是,不久以后,这种多沫的物质就逐渐变成固体了,而且慢慢地变硬了。

40、蟀又名蛐蛐,是一种好斗又好玩的昆虫。它有一身黑亮的盔甲,一对长长的触角,一双薄薄的翅膀颜色紫褐而光润,六条肥壮的腿很会跳跃,两颗锐利的牙齿,是和同类互斗的时候作战的利器。

41、黄褐色至黑褐色。头圆,胸宽,触角细长。咀嚼式口器。有的大颚发达,强于咬斗。前足和中足相似并同长;后足发达,善跳跃;前足胫节上的听器,外侧大于内侧。产卵器外露,针状或矛状。雄虫前翅上有发音器。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备案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