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译文37句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译文
1、发音bùchǐxiàwèn
2、不矜不伐谦虚谨慎功成不居
3、出自《论语·公冶长》第五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
4、不耻下问。
5、发音mǐnérhàoxué
6、意思是:聪明好学,愿意谦虚地向他人请教。
7、孔子的弟子子贡问:卫国大夫孔文子为什么死后谥号为“文”?孔子回答说:“〜,是以谓之文也。”可见孔子所谓“文”的标准有一个治学与学问的基点。离开了“好学”与“下问”,就偏离了“文”的基点。孔子的这一概括是精辟的。从治学角度来看,不管是敏而好学,还是不耻下问,都是治学者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正因为如此,〜成为后世封建文人士大夫长期遵循的准则之一。
8、不耻下问是一种传统美德,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意思是:聪敏并且爱好学习,并且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求教而感到耻辱,这句话出自论语一书中,是孔子要求弟子应该具备的美德,这种美德在现在也要践行的,它是一个人修身一定要必备的美德,所以人人都要具备这个美德
10、《论语·公冶长》是《论语》中的第五篇,此篇有28章,以谈论仁德为主线,本篇章中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从各个侧面探讨仁德的特征。
11、敏而好学。
1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见《论语•公冶长》。
1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一句成语,意思是形容一个人聪明好学,不会因为自己的学识或者能力而不愿意向比自己差或者不懂的人请教或学习。这句话中,“敏”指聪明敏锐,“好学”指好学上进,“不耻下问”是指即使向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也不会觉得丢脸。这句话的含义是要求人们保持谦虚、虚心、不断学习,不要因为自己的一点小成就而自满自足,而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14、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15、扩展资料
16、意思:聪明且爱好学习,不认为向比自己差的人请教问题是件可耻的事情,这就是为什么他死后谥号被称做“文”的原因。
17、这是论语一书中的句话。也是孔子提倡的一种学风。一个人只有做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才能在学问上有扎扎实实的进步,所以孔子提倡这种学习精神,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18、故谥法有以勤学好问为文者,盖亦人所难也。孔圉得谥为文,以此而已。其由来为:尽管孔文子德行不佳——“孔文子使太叔疾出其妻而妻之。疾通于初妻之娣,文子怒,将攻之。访于仲尼,仲尼不对,命驾而行。疾奔宋,文子使疾弟遗室孔姞,但是仍然被谥为“文”,这不免让子贡感到疑惑。而孔子对错分明,不否定他的难能可贵的优点。告诉子贡他的谥的来由——虽然他聪敏而地位高,却不耻于下问,这是常人所不及的。
19、好为人师骄傲自满有问必答神气活现
20、下问:向地位卑下的人请教。这两句大意是:学知识不仅需要敏捷,还要好学不倦,牢固掌握,有不明白的地方就向人虚心求教,不要以求教于不如自己的人为耻辱。
21、敏:聪明。天姿聪明而且喜好学习。
22、译文:孔子评论公冶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他虽然被关在牢狱里,但这并不是他的罪过呀。”于是,孔子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2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意思是指天资聪明而又爱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形容人谦虚好学。
24、不耻下问学而不厌勤奋好学
25、《论语·公冶长》:“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6、出自《论语》,意为天资聪敏又好学,不以向自己学问低的人请教为耻
27、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28、译文:孔子评论南容说:“国家有道时,他有官做;国家无道时,他也可以免去刑戮。”于是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
29、不耻:不以为耻辱;下问:降低身份请教别人。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求教。
30、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译文
31、这句话的意思是:勤奋努力地学习文献知识、向比自已地位低,学问不如自已的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辱。
32、《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3、《论语·公冶长》节选:
34、帝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年十二则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35、出自《论语·公冶长》第五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36、详细解释:
37、译文:孔子评论子贱说:“这个人真是个君子呀。如果鲁国没有君子的话,他是从哪里学到这种品德的呢?”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