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而的用法

1、学而不厌的“厌”字不当厌烦讲,而是与餍足的“餍”字同意,也就是文法上说的通假。

2、表修饰关系,与“地”相当。

3、如:学而时习之。——《论语》

4、“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意思是,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对我来说有什么呀!出处:春秋战国·孔子及其弟子《论语·述而篇》

5、如: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出处:春秋战国·孔子及其弟子《论语·为政篇》

7、罔,作蒙蔽,欺骗解;

8、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实在的是应取它的全面,那就是:

10、程子云: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

1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2、表转折关系,与“但是、却”相当。

13、要成为一个对国家社稷有用的人。

14、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就会罔然无所得,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疲殆。”

15、朱子云:不求诸心,故缗而无得。不习其事,故危而不安。

16、如:性贪而狠。——《中山狼传》

17、表因果关系,与“因而、于是”相当。

18、餍或厌,就是吃的过饱再也吃不下的状态,比如成语“饫甘餍肥”就是用的这个字的本意。

19、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2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意思是,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出处:春秋战国·孔子及其弟子《论语·公冶长篇》

21、如:人不知而不愠。——《论语》

22、表递进关系,与“而且”相当。

23、表假设关系,与“如果、假若”相当。

24、表并列关系,与“又”字相当。

25、殆,书指危险。

26、如: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韩非子》

27、这里要注意的是,孔子关于学习与思考的言论归在《为政》第二,可见并非只指一般的读书学习,而是指对将来融入社会的准备。

28、表承接关系,与“就、便”相当。

29、这里有关“殆”字的释义要讲两句,前人也有将它释为“疑惑”的,于意思上也可通,我这里取“疲殆”的释义,是说它只思考而不学习,不仅没有得到益处,简直是没有后劲了,所以不如学也!即我们今天所谓的“空想主义”要不得。

30、“学而思之,思而学之”可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而的用法

31、因为,这治国之学必然是实学,来不得半点的自以为是和想当然,所以,即使是具有非常聪慧之心的人,也还是要不断地学习进取。

32、必须在学习的过程中多方印证,其最重要的途径当然是深入思考,以真正形成自己的智慧,否则将会是罔然一片而毫无所得。即我们今天所谓的“本本主义”要不得。

33、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34、文言文中的“而”字,主要有七种用法。

3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6、联系起来,“学而不厌”就是学习起来总也不满足不停止的意思。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7、如:人而无知,与木何异——《神灭论》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滇ICP备2023009294号-115 备案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