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张冠李戴造句子优选38句
用张冠李戴造句子
1、【例句】妈妈常常把影星的名字张冠李戴,弄得我们啼笑皆非。
2、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
3、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
4、成语出处明田艺蘅《留青日札张公帽赋》:“谚云:‘张公帽掇在李公头上。’有人作赋云:‘物各有主,貌贵相宜。窃张公之帽也,假李老而戴之。’”
5、张冠李戴是什么意思?冠是帽子的意思张冠李戴是指张三的帽子,给李四戴上了张冠李戴这个成语,多用在人与人之间,或者是某种事物之间,相互出现了交叉错误,例如老师在上课时叫错了两个同学的名字,把张三叫成了李四也可以用这个成语形容。
6、他们找到吴缠,向他提出了一个问题:“你能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吗?”吴缠自信地回答:“当然可以,这对我来说太简单了。”于是,张冠和李戴向他提出下一个问题:“你能用一个无语的眼神表示你不愿意说谎吗?”吴缠被问住了,他苦思冥想,一时间竟然无言以对。
7、明·田艺蘅《留青日札》卷二十二《张公帽赋》:“谚云:‘张公帽掇在李公头上。’有人作赋云:‘物各有主,貌贵相宜。窃张公之帽也,假李老而戴之。’”
8、【解释】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
9、感彩贬义成语
10、【成语】张冠李戴
11、张冠李戴的成语故事
12、如有人写了段文字指出:任何一样东西都有它的主人,特别是帽子之类穿戴的物件,一定要适合自己的头寸或身材,比如窃取了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显然貌态变了,常常变得不相称,很难看。
13、【接龙】张冠李戴——戴罪立功——功成名就
14、民间有句俗话:姓张的帽子戴在姓李的头上。这一戴若是为了试试大小是否合适,式样究竟如何,那无可非议。若是有意这么错戴上了,那就不同了。如有人写了段文字指出:任何一样东西都有它的主人,特别是帽子之类穿戴的物件,一定要适合自己的头寸或身材,比如窃取了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显然貌态变了,常常变得不相称,很难看。
15、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16、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17、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真实,不要说谎。张冠和李戴便成了模范朋友,他们的友谊也在成语中被称为“张冠李戴”。
18、我的答案是张冠李戴这个成语出自明·田艺蘅《留青日札》卷二十二《张公帽赋》,意思是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在句子中作谓语、状语,含贬义。比如沈从文的《边城》中有一句:但老船夫却做错了一件事情,把昨晚唱歌人“张冠李戴”了。
19、张冠李戴的成语故事,民间有句俗话:姓张的帽子戴在姓李的头上。这一戴若是为了试试大小是否合适,式样究竟如何,那无可非议。若是有意这么错戴上了,那就不同了。
20、这则成语意思是把姓张的人的帽子戴到姓李的人的头上,把这一方涉及的事情安插给那一方,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它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定语、状语,口语、书面语通用,多含贬义。
21、【出处】
22、意思是把姓张的人的帽子戴到姓李的人的头上(putZhang’shatonLi’shead);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可以翻译为“attributesomethingtothewrongperson,mistakeonethingforanother或putthebootonthewrongleg”。
23、张冠李戴,是汉语的一则成语,出自明·田艺蘅《留青日札》卷二十二《张公帽赋》。[1]
24、奖状是老李的,他却张冠李戴,发给了老王。
25、成语解释冠:帽子。把姓张的帽子给姓李的戴上。比喻弄错了事实或对象。
26、很久以前,有一对好朋友叫张冠和李戴。他们从小一起长大,性格互补,非常投缘。他们对成语非常感兴趣,经常一起研究成语的故事。
27、张冠李戴这个成语出自武则天时的俗语“张公吃酒李公醉”,记载在张鷟的《朝野佥载》一书中。张昌宗、张易之两兄弟是武则天最宠爱的面首,此时,李姓王朝已经易姓,武则天改国号为周,篡夺了李姓的天下,她的儿子唐中宗李显也被废黜
28、比喻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
29、zhāngguānlǐdài
30、宋钱希言《戏瑕》卷三:“张公帽儿李公戴。”
用张冠李戴造句子
31、意思是比喻认错了对象,延伸造句:10.写人物传记最怕考证不实,一不小心就会闹出张冠李戴的笑话来。
32、张冠李戴
33、张冠李戴的意思
34、张冠李戴的出处
35、张冠李戴的成语故事如下:
36、有一天,他们听说城外传来了一位爱说谎的商人,名叫吴缠。吴缠以欺骗别人为乐,常常编造各种离奇的故事和花言巧语来骗人。张冠和李戴决定一起去挑战吴缠的谎言技巧。
37、张冠和李戴看出吴缠不愿意回答问题,于是决定放弃和他交往。他们认为,只有真心待人,不说谎,才能建立真正的友谊。作为朋友,他们相互信任,从不欺骗对方,所以真实的友谊从未改变。
38、意为将姓张的人的帽子戴到姓李的人的头上,将这一方涉及的事情安插给那一方,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它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定语、状语,口语、书面语通用,多含贬义。[1][3]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