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而好学的下一句是什么

1、“敏而好学”中的“敏”是指聪明、睿智,表示一个人有很高的天赋和智慧;“好”则表示热爱、有兴趣,表示一个人对学习有强烈的兴趣和热情。这句话告诉我们,聪明的人应该对学习充满热爱,只有对学习充满热爱,才能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持续的专注和努力。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意思是指天资聪明而又爱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形容人谦虚好学。

3、这是论语一书中的句话。也是孔子提倡的一种学风。一个人只有做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才能在学问上有扎扎实实的进步,所以孔子提倡这种学习精神,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意思是:聪敏并且爱好学习,并且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求教而感到耻辱,这句话出自论语一书中,是孔子要求弟子应该具备的美德,这种美德在现在也要践行的,它是一个人修身一定要必备的美德,所以人人都要具备这个美德

5、也就是说,天性聪敏的人大多不爱学习,地位高的人又多以下问为耻,这大概就是人们的困难之处吧。孔圉能够称为文,也就是因为这样而已。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句话出自《论语·公冶长》第五篇。是孔子为了教导我们如何正确对待学习而提出的一句名言。

7、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8、“凡人性敏者多不好学,位高者多耻下问。故谥法有以‘勤学好问’为文者,盖亦人所难也。孔圉为文,以此而已。”

9、总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需要时刻铭记的一句名言。只有保持对学习的热爱和谦虚开放的心态,我们才能够不断地提高自己,成为更加优秀的人。

10、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1、理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1差的人请教为耻。出处:《论语·公冶长》第五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12、出自《论语·公冶长》第五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3、这句话的意思是:勤奋努力地学习文献知识、向比自已地位低,学问不如自已的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辱。

14、“不耻下问”的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比自己知识水平低的人,这时候我们需要有勇气去向他们请教,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请教,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1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用法:动宾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

16、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需要有一种谦虚、开放和进取的心态。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聪明或者地位高就自以为是,而是要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勇于向他人请教,这样才能够不断地提高自己。

17、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造句:1、帝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年十二则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18、出自《论语·公冶长》第五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19、故谥法有以勤学好问为文者,盖亦人所难也。孔圉得谥为文,以此而已。其由来为:尽管孔文子德行不佳——“孔文子使太叔疾出其妻而妻之。疾通于初妻之娣,文子怒,将攻之。访于仲尼,仲尼不对,命驾而行。疾奔宋,文子使疾弟遗室孔姞,但是仍然被谥为“文”,这不免让子贡感到疑惑。而孔子对错分明,不否定他的难能可贵的优点。告诉子贡他的谥的来由——虽然他聪敏而地位高,却不耻于下问,这是常人所不及的。

2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滇ICP备2023009294号-115 备案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