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粮食作文结尾

1、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由勤俭败由奢,先知盘中粒粒皆辛苦,后行勤俭节约之美德。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杜绝“舌尖上的浪费”现象。

2、俗话说得好:“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农民伯伯以及其他的劳动人民哪呢辛苦地把粮食的播种到泥土里,经过一年时间的付出,才终于收获了一部分的粮食。为什么是“一部分”呢?原因就是变化万千的天气。

3、节约用电是养成节能降耗优良习惯的重要一环,不仅是绿色低碳发展经济的需求,更是碳达标,碳中和目标实现的基础。

4、节约用电,就从你我做起,从大家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校园内做起。

5、能过合理的想象反映出意味深长的哲理„行文流畅简洁充分发挥了想像力是一篇不错的作文。

6、日常生活中时刻谨记勤俭、节约。如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粮食,要将衣、食、住、行等方面制为节用之法。不奢侈,奢侈就是浪费。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多少年来,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都作为一种被社会普遍认同的传统美德、提到倡导,保持和发扬。这也是我国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重要因素。是啊!艰苦朴素的生活虽然离我们已经越来越远了,但我们仍应牢记:平日里节衣缩食,困难时才容易渡过难关;富足时将华奢侈,困难时将难以生存,所以说勤俭节约这一美德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

7、全文可圈可点的佳句不少给文章增添了些文学情趣。

8、随手关灯,素质彰显。

9、生活中处处都存在浪费现象,当我们发现有浪费现象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去制止,并且告诫那些有浪费行为的人们,要珍惜粮食,珍惜劳动人民辛苦了一年才的来的劳动成果,不再浪费!

10、通篇文章语调轻松幽默显得妙趣横生读来令人爱不释手。

11、诸葛亮在他的《戒子书》中写道:“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他一语道破了勤俭是一种美德这个道理.而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凡是有卓越成就的人生活上都是勤俭节约的.所以我们也要勤俭.

12、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弘扬中华民族细水长流的传统美德,节约每一滴水,为共同建设好我们的美好家园而努力吧!同学们,“黄金有价水无价”。

13、妈妈从小就教育我们要节约粮食,不能浪费,农民伯伯也不容易

14、节约一度电,从身边小事做起。节约用电,不需要你刻意去学习什么,也不需要你刻意的去记住些什么,你只需做到:在离开教室之前,注意观察电灯、投影仪、饮水机是否仍在进行运作;在离开教学楼前,注意楼道的灯光是否仍在继续亮着;在离开公寓之前,注意宿舍的灯光是否已经关闭;在离开厕所之前,注意打开的灯光是否已经关闭?

15、粮食对每一个人来说都很重要,是生命里不可或缺的。每一个人都应该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都应该爱惜粮食,作为学生的我们,更不应该浪费粮食。可是,平时我们又是怎样做的呢?让我们来看一下吧。结尾:让我们大家都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爱惜粮食、节约粮食,杜绝一切浪费行为,用我们的实际行动,贡献我们自己的一份力量,做珍惜粮食的小卫士!

16、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希望大家从现在开始,从身边做起,节约每一滴水,节约每一度电,节约每一粒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7、结束语之一

18、语言活泼明快富有情趣。故事虽平凡感情却真挚充沛感人。文章结尾不落俗套给人以欲还休的感觉。

19、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道出了农民伯伯的辛苦。它凝聚着农民伯伯的心血和汗水。并提醒我们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可当我们吃着香喷喷的米饭和可口的饭菜时,谁又会想到农民伯伯的辛劳呢?

20、勤俭节约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但是现在却有许多人渐渐淡忘了这个传统美德.结尾:1.勤俭节约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把它牢记心头!2.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让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美德从我们身上继续传承发扬下去吧!

21、节约要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

22、事例叙述得生动具体人物的言行符合各自身份特点。可见你是个生活的有心人。文章来源于生活因此语言虽然不怎样优美但却真实有趣写得入情入理。

23、为了我们自身的健康,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安宁,为了人类今后的生存和发展,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节约用水,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水资源,做一个惜水如金的“环保小公民”吧!让/“地球上最后一滴清水/将是人类的眼泪”/这样的广告/永远只成为广告吧!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滇ICP备2023009294号-115 备案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