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雪究竟是瑞兆,还是灾难,离开一定的前提条件,是很难辩论清楚的,何况这根本不是诗的任务。诗人无意进行这样一场辩论。他感到憎恶和愤慨的是,那些饱暖无忧的达官贵人们,本与贫者没有任何共同感受、共同语言,却偏偏要装出一副对丰年最关心、对贫者最关切的面孔,因而他抓住“丰年瑞”这个话题,巧妙地作了一点反面文章,扯下了那些“仁者”的假面具,让他们的尊容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2、冬天天气非常寒冷,树木的叶子都掉光了。乌云密布,弥漫在天空中。四处飞动的乌鸦千百只成群结队,还没有到晚上就回到了树林子里。半夜里,北风呼啸,大雪纷飞。清里,登上高楼,山上树林和房屋顶上,一望无际的全都一片雪白,顿时就成了银白世界,真是一大奇观啊

3、原文如下:《雪》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夜半,北风起,大雪飞。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4、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5、chángānyǒupínzhě,wéiruìbùyíduō。

6、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未若柳絮因风起。

7、《雪》翻译:

8、(4)讲论文义:讲解诗文。(讲:讲解)(论:讨论)

9、(3)儿女:对子侄辈的统称。

10、(10)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11、《咏雪》节选自《世说新语》中,这篇课文是学习重点,今天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篇课文的知识点总结,以便能够更好的帮助同学们掌握重点内容。

12、有人认为"撒盐空中差可拟"描写雪景比"柳絮"一句更贴切,请为他谈谈理由?

1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4、都说瑞雪兆丰年,丰年情况将如何?

15、若何:如何,怎么样。

16、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17、乌云密布,弥漫在天空中。四处飞动的乌鸦千百只成群结队,还没有到晚上就回到了树林子里。半夜里,北风呼啸,大雪纷飞。清里,登上高楼,山上树林和房屋顶上,一望无际的全都一片雪白,顿时就成了银白世界,真是一大奇观啊。

18、"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何处?

19、(8)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20、参考答案:和睦、融洽、欢快、轻松

21、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22、咏雪知识点总结

23、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24、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被风吹得满天飞舞。"

25、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26、假设你也参与了谢太傅一家对雪的讨论,请仿照文中句式再写出一两句。

27、翻译如下:冬天天气非常寒冷,树木的叶子都掉光了。

28、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29、三、解释词语:

30、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凝。

3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32、jìndàofēngniánruì,fēngniánshìruòhé。

33、(1)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史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

34、四、翻译句子:

35、《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是由南朝宋彭城人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全书原八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轶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本文与《陈太丘与友期》都选自《世说新语笺疏》

36、你学过的古诗词中有哪些咏雪佳句?请写出一两句来。

37、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38、讲论(lùn)雪骤(zhòu)差(chà)可拟

39、"未若柳絮因风起"更好。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40、《雪》赏析:

41、(2)内集:家庭聚会。

42、正因为是此辈“尽道丰年瑞”,所以接下去的是冷冷的一问:“丰年事若何?”——“即使真的丰年,情况又怎样呢?”这是反问,没有作答,也无须作答。“尽道丰年瑞”者自己心里清楚。唐代末叶,苛重的赋税和高额地租剥削,使农民无论丰歉都处于同样悲惨的境地。“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山前有熟稻,紫穗袭人香。细获又精舂,粒粒如玉珰。持之纳于官,私室无仓箱”。这些诗句对“事若何”作出了明确的回答。但在这首诗里,不道破比道破更有艺术力量。它好像当头一闷棍,打得那些“尽道丰年瑞”者哑口无言。

43、例句: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44、(7)欣然:高兴的样子

45、柳絮(xù)无奕(yì)谢道韫(yùn)

46、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夜半,北风起,大雪飞。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47、参考答案:认为"撒盐"一喻好:因为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相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48、参考答案:①柳絮团状与雪花在形态和动态上相似,給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十分传神,②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有深刻的意蕴。

49、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50、瑞雪兆丰年。辛勤劳动的农民看到飘飘瑞雪而产生丰年的联想与期望,是很自然的。但眼下是在繁华的帝都长安,这“尽道丰年瑞”的声音就颇值得深思。“尽道”二字,语含讥讽。联系下文,可以揣知“尽道丰年瑞”者是和“贫者”不同的另一世界的人们。这些安居深院华屋、身袭蒙茸皮裘的达官显宦、富商大贾,在酒酣饭饱、围炉取暖、观赏一天风雪的时候,正异口同声地大发瑞雪兆丰年的议论,他们也许会自命是悲天悯人、关心民生疾苦的仁者呢!

51、有一类诗,刚接触时感到质木无文,平淡无奇,反复涵咏,却发现它自有一种发人深省的艺术力量。罗隐的《雪》就是这样的作品。题目是“雪”,诗却非咏雪,而是发了一通雪是否瑞兆的议论。绝句长于抒情而拙于议论,五绝篇幅极狭,尤忌议论。作者偏用其短,看来是有意造成一种特殊的风格。

52、两个比喻句: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53、咏雪的直接原因:俄儿雪骤。

54、为什么"公大笑乐"?对于两个比喻,作者更欣赏哪一个?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55、一、文学常识:

56、参考答案:梨花飘落差可拟。未若鹅毛风中舞。

57、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不久,雪下得更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58、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59、六、问题探究:

60、(6)骤:急速

61、丰年瑞:瑞雪兆丰年。

62、参考答案: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他为孩子们的聪明智慧感到欣慰、快乐。

63、二、注音:

64、三、四两句不是顺着“丰年事若何”进一步抒感慨、发议论,而是回到开头提出的雪是否为瑞的问题上来。因为作者写这首诗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抒写对贫者虽处丰年仍不免冻馁的同情,而是向那些高谈丰年瑞者投一匕首。“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好像在一旁冷冷地提醒这些人:“当你们享受着山珍海味,在高楼大厦中高谈瑞雪兆丰年时,恐怕早就忘记了这帝都长安有许许多多食不果腹、衣不蔽体、露宿街头的‘贫者’”。他们盼不到“丰年瑞”所带来的好处,却会被你们所津津乐道的“丰年瑞”所冻死。一夜风雪,明日长安街头会出现多少“冻死骨”啊!“为瑞不宜多”,仿佛轻描淡写,略作诙谐幽默之语,实际上这里面蕴含着深沉的愤怒和炽烈的感情。平缓从容的语调和犀利透骨的揭露,冷隽的讽刺和深沉的愤怒在这里被和谐地结合起来了。

65、长安城里有穷人,我说瑞雪不宜多。

66、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她就是谢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67、《雪》文言文注释:1、尽:全。道:讲,说。

68、文:wen(二声)冬:dong(一声)

69、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0、宜:应该。选自唐代罗隐所写的《明文精选·闲赏》。《雪》的翻译:天上的工匠把水剪成在天地间飘散的花,品味下来有四种品德,落地没有声音,是静的品德,沾在衣服上而没有颜色,是洁净的品德,无论(地势)高低平展铺开,是平均的品德。

71、五、理解性默写:

72、(9)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比不上)(因:凭借)

73、按时间顺序写的。《雪》这篇小古文先是写了下雪前阴云四布,弥漫天空的景象,在写了下雪时北风起,大雪飞的景象,最后写了下雪时登楼远眺,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的景象。

74、xue三声gu三声wen二声dong一声ri四声yan二声han二声。

75、"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以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76、雪:xue(三声)古:gu(三声)

77、日:ri(四声)严:yan(二声)

78、(5)俄而:不久,一会儿

79、《小古文雪》是一篇古代的散文,下面是它的注音版及解释:

80、《雪》拼音版注音:

81、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暗示谢太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82、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83、不知庭霞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谢道蕴《咏雪联句》

84、寒:han(二声)

85、(11)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8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滇ICP备2023009294号-115 备案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