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比和衬托

2、“蟹六跪而二螯。”

3、在判断句的主谓语之间还经常出现副词充当状语。例如,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4、杨梅树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在雨雾中欢笑。(这是______句)

5、微风柔和地吹,柔和地爱抚我的面孔。

6、认真读下面的句子,然后完成作业:

7、例子(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出师表》诸葛亮

8、表示等同关系。

9、一、判断句的定义:

10、“南冥者,天池也。”

11、“吾乃梁人也。”

12、例如下面的文句:

13、否定判断例如:“身非草木”;“是非君子之言也”。这里的“非”虽然可以译作“不是”,但它的词性为副词,而不是系词。

14、本体(猴子)、喻词(像)和喻体(小男孩)。

15、风儿清唱著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16、(2)是比喻句,在“把什么”下面划——,在“比作什么”下面划;

17、主语,谓语。(“兵,凶器。”)

18、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蟋们在这里弹琴。

19、“是”充当谓语的如:

20、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修辞手法。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写作中的对比手法,就是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安置在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21、一个个红石榴就像一个个小姑娘可爱的笑脸,躲在树枝间。

22、夏夜,星星在夜空中眨着眼睛,小虫在唱着动听的小夜曲。(这是__________句)

23、主语+“者”,谓语。(“兵者,凶器。”)

24、荷塘里的荷花都羞涩地打着朵。

25、柳树的枝条就好像无数根绿色的丝带一样。

26、树上的苹果像灯笼似的又大又红。

27、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跳舞。

28、如何辨别比喻句和拟人句

29、大象的耳朵就好像两把大大的蒲扇。

30、(3)是拟人句,在表示拟人的词下面划~~。(8%)

31、这两句都是名词充当谓语的句子。但是很显然,这两句的意思并不表示判断,而是进行描写。因此尽管它们是名词谓语句,但却不是判断句。

32、一是定义不同,比喻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处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拟人是把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进行人格化的描写;

33、(1)判断是“比喻句”还是“拟人句”,填在句后括号里;

34、圆圆的池塘就好像一面大镜子。

35、又如用语气副词“则”、“即”、“诚”、“乃”等加强判断语气,用范围副词“皆”表示判断的范围等,也是判断句常见的情况。

36、对比是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这种写作手法叫对比,也叫对照。在文学理论上,对比是抒情话语的基本组合方式之一。它把在感觉特征或寓意上相反的词句组合在一起,形成对照,强化抒情话语的表现力。运用对比,能把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这样的对立揭示出来,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37、表示主语同谓语之间有某种逻辑关系。

38、“梁父即楚将项燕。”

39、尤其是用“为”构成的句子有时与判断句十分相似。例如:

40、例子(3):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41、“主爵都尉汲黯是魏其。”“是”的意思是“认为……是对的”,即认为汲黯的意见是对的。

4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43、四是判断标准不同,比喻句有3个判断标准,必须出现喻体,有比喻词,本体和喻体是本质不同的事物,拟人句有2个标准,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句中不出现喻体。

44、比喻和拟人都是写作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但两者有以下区别:

45、“此是何种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这是战国时期的用例。

46、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她在向着我们点头微笑。

47、字典就好像一个不开口的老师一样。

48、“夫战,勇气也。”“曹公,豺虎也。”

49、后句的“是”是句子的主语,而不是判断词。

50、“夫执舆者为谁?”

51、茫茫的草原像一张无边无际的地毯。

52、落叶随着风高低起舞。

53、巨浪伸出双臂把我猛地托起。

54、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55、春尚浅,几处山顶上的梅花却挣扎着吐出红苞来。

56、很显然,这两句的“是”已经成为系词。

57、实战演练

58、表示类属关系。

59、二、拟人,根据想象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事物以人一样的思想和行为的一种修辞方法。

60、衬托的修辞效果主要在于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即俗话所说的“红花还须绿叶扶”。对比的修辞效果主要是用比较的方式提示事物的本质,使好的显得更好,使坏的显得更坏。让人们在比较中鉴别,给人们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

61、二是目的不同,比喻是用简单、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懂的事物或概念,拟人是把物当做人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语言、动作、神态和思想感情;

62、“昔者鬼侯、鄂侯、文王,纣之三公也。”

63、夜空中的星星就像无数只眼睛似的一眨一眨的。

64、比喻句中常用的比喻词有:像、是、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彷佛、成了、变为……

65、“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66、三、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形式

67、“是岁,元和四年也。”

68、表示造成某种结果的原因。

69、表示比喻。

70、衬托描写的是两个事物;对比可以是两个事物,也可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

71、三是形式不同,比喻的形式一般是“本体名词+比喻词+喻体名词”,拟人的形式是“本体名词+动词或形容词”;

72、细细的春雨就像春姑娘纺出的线一样。

73、“是皆秦之罪也。”

74、语义上不表示判断的句子不是判断句

75、“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76、例“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中“菊花”怎么能“频频点头”呢?这里显然把菊花当作人来写,具有人的特点,其次,这句话中既没有出现比喻词,又没有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这完全具有拟人句三个特点的,因此这句就是拟人句。

77、太阳像一个大火球似的高高地挂在天空。

78、“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79、这两句中的“为”似乎都可以译成“是”,因此有人把这样的句子理解成判断句。这是一种误解。需要指出的是,在古代汉语里,“为”是一个意义十分广泛的及物动词,对它的解释应该根据文意而定。用“为”的句子属于叙述句。有些意思上很像是判断句的“为”字句,如上面所列例句,其实都还是叙述句。

80、“是”充当主语的如上句。

81、“是是帚彗,有内兵,年大孰。”(《马王堆三号汉墓帛书》)这是汉代的用例。

82、二、古代汉语判断句的特点

83、四、古代汉语判断句的表达功能

84、美丽的彩虹就像一座七彩的桥一样高挂在雨后的天空。

85、弟弟的脸蛋像苹果一样又圆又红。

86、“是”在古代汉语里本是一个指示代词,它的基本意思是“此”(这)。可以充当句子的主语、谓语、定语等。

8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88、“是社稷之臣也。”

89、收音机天天说个不停,令邻居十分讨厌!!!!!!

90、古代汉语的判断句和现代汉语不同,一般不用系词“是”,而是用名词性谓语直接表示判断。在句子的末尾,常常可以加上语气词“也”加强判断句的肯定确认语气。

91、地上长着厚厚的苔藓,软绵绵的,像是铺着绿色的地毯。(这是__________句)

92、作为系词的“是”,是后来发展而成的。判断“是”成为系词的标准是,在“是”的前面另有名词性(或代词)成分存在。

93、有个别带动词“为”的句子也表判断,如:“余为伯儵”

94、构成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条件是名词性词语直接充当谓语。并且,可以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加强判断语气。还可以在主语后面用代词“者”复指主语。这样,根据用不用“者”、“也”的各种情况来看,古代汉语的判断句共有四种基本形式。

95、主语,谓语+“也”。(“制,岩邑也。”)

96、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头微笑。

97、衬托有主、宾之分,陪衬事物是为被陪衬事物服务的,是为了突出被陪衬事物的。对比是表明对立现象的,两种对立的事物是平行的并列关系,并无主、宾之分。

98、例:这只猴子像一个小男孩那样顽皮。

99、战士们猛虎似地朝敌人的阵地扑去。(这是__________句)

100、动词谓语句不是判断句

101、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得出的一种句型,一般是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即说明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

102、主语+“者”,谓语+“也”。(“兵者,凶器也。”)

103、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

104、弯弯的月亮像一条小船挂在夜空中。

105、一、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106、“滕,小国也。”

107、“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108、例子(1):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牧民篇》

109、对于中低年级学生而言,判断一个句子是比喻句还是拟人句还是比较困难的。如“春天来了,柳条随风摆动,像少女的秀发。”很多同学可能不假思索地说,这是拟人句,把柳条当作少女来写了,这不是把物当作人来写了吗?她们说得好像有道理,其实答案都错了。其实,辨别一个句子是比喻句还是拟人句,关键要看这个句子有没有人物的动作或神情。有人物的动作、神情的一定是拟人句。

110、“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111、“是”充当定语的如:

112、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113、这种手法可以突出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给人极鲜明的形象和极强烈的感受。如:

114、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吟唱著欢乐的歌儿。

115、刺猬的身体如同一个长满了钢针的小圆球。

116、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物的人格化。拟人句有三个特点: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不能出现比喻词;不能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拟人句的识别,主要看句中是否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给它赋予了人的行为、表情、动作、思维等特征,看看有没有人的喜怒哀乐?只要所描写的事物具有了人的这些特征,那么这个句子就是拟人句。

117、天上的朵朵白云像羊群一样东游西荡。

118、理解判断句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19、例子(4):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终究不过是苍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备案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