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台歌写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句子是【
1、《登幽州台歌》是中国唐代诗人陈子昂所作的最为著名的古体诗。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作者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其实就是说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与悲辛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3、《登幽州台歌》是古体诗。
4、己“生不逢辰”的哀叹。
5、悠悠的历史长河啊,你孕育了多少明君和贤臣,成就过多少丰功伟业;你又见证过多少昏君和庸碌,洗刷过多少罪恶和耻辱!
6、悠悠的历史长河啊,在你的面前,个人的生命何其短暂!无论明暗贤愚,都是匆匆过客.而可悲的是:我竟连这短暂的人生都无法利用,知音难遇,怀才不遇.思之怆然,怎不令人涕下!
7、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8、《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由于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9、翻译:先代的圣君,我见也没见到,后代的明主,要等到什么时候?想到宇宙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短暂,独自凭吊,我涕泪纵横凄恻悲愁!
10、诗人登幽州台远眺,产生的联想是:大地茫茫,空阔寂寥,却没有一个知音,内心满怀悲愤;表达了诗人对不被理解、怀才不遇的悲叹。全诗如下:
11、时间无穷,人生有限,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诗人,面对辽阔的山河,前思古人,后念来者,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12、同时,诗人也由自身联想到古今豪杰可能也有相同的境遇,因此也振奋精神,抒发自己爱国的的豪情与豪气。
13、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4、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和"来者",都是指像燕昭王和郭隗那样礼贤下士、重用人才的明君和贤臣.这两句缅怀古人,感慨自己生不逢时;期待来者,感慨自己怀才不遇.正如后人所作《陈公旌德碑》云:"道可以济天下,而命不通于天下;才可以致尧舜,而运不合于尧舜".
15、“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与《登幽州台歌》是同时之作,其内容可资参证。《蓟丘览古》七首,对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表示无限钦慕。但是,象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本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16、原文:《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17、陈子昂〔唐代〕
18、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9、《登幽州台歌》的主旨在于抒发的诗人怀才不遇的之感,感叹自己生不逢时,没有身处在有识人之才的明君的时代。
20、在用辞造语方面,此诗深受《楚辞》特别是其中《远游》篇的影响。《远游》有云:“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本篇语句即从此化出,然而意境却更苍茫遒劲。
21、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2、同时,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上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其句式为:
23、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念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景,而在这个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因而深深为之激动。
24、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25、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其式为: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字(“之”和“而”),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26、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其句式为:
27、《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28、主旨: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
29、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30、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31、这种深沉的失意、悲愤和孤独感占据了诗人此时的全部心灵,他驻足于幽州台上,以全部的心神去搜索幽州台悠长的历史和丰富的现实意蕴:
32、原因 因为他“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古人和来者都是指贤能的君王,一个已经逝去,一个还未到来)、诗人感叹自己生不逢时,没能赶上有贤君的时代,于是“怆然而涕下”。 2、原文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注释 ⑴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⑵前:过去。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⑶后:未来。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⑷念:想到。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⑸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的样子。涕:古时指眼泪。 译文 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4、简析 这首诗没有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而只是登台的感慨,却成为千古名篇。诗篇风格明朗刚健,是具有“汉魏风骨”的唐代诗歌的先驱之作,对扫除齐梁浮艳纤弱的形式主义诗风具有拓疆开路之功。在艺术上,其意境雄浑,视野开阔,使得诗人的自我形象更加鲜亮感人。全诗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诗的前三句粗笔勾勒,以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作为深邃、壮美的背景加以衬托。第四句饱蘸感情,凌空一笔,使抒情主人公——诗人慷慨悲壮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画面的主位上,画面顿时神韵飞动,光彩照人。从结构脉络上说,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
33、《登幽州台歌》
34、在用辞造语方面,此诗深受《楚辞》特别是其中《远游》篇的影响。《远游》有云:“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此诗语句即从此化出,然而意境却更苍茫遒劲。
35、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36、同时,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上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其式为:
37、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38、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登幽州台歌的主旨是: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
39、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字(“之”和“而”),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