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中描写作者想象景色的句子汇总43句
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雪飘”这三句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了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北国风光”是上片内容的总领句。“千里”“”两句是交错说的,即千都是冰封,千都是雪飘。诗人登高远望,眼界极为广阔,但是“千里”“”都远非目力所及,这是诗人的视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扩展,意境更加开阔,气魄非常宏大。天地茫茫,纯然一色,包容一切。“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
2、千里冰封,雪飘。沁园春•雪上阕:北国风光,千里冰封,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3、生动比喻:词中使用了多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增强了词的表达效果。例如,将雪后的山比喻为银蛇,将原野比喻为白象,既描述了景色的特点,又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力。
4、同时,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这一问题,即由革命青年以及站起来的全国人民来主宰这个世界。
5、全词用字遣词,设喻用典,明快有力,挥洒自如,辞义畅达,一泻千里。全词合律入韵,似无意而为之。虽属旧体却给读者以面貌一新之感。不单是从词境中表达出的新的精神世界,而首先是意象表达系统的词语,鲜活生动,凝练通俗,易诵易唱易记。
6、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7、恰当用典:作品中引用了多个历史典故,如“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展现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评论,同时也展示了作者的抱负和胸怀。
8、北国风光,千里冰封,雪飘。
9、“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俱往矣”三字,言有尽而意无穷,有画龙点睛之妙。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来带领。“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这震撼千古的结语,发出了超越历史的宣言,道出了改造世界的壮志。那一刻思接千载,那一刻洞悉未来,那一刻豪情万丈,那一刻傲视古今。
10、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11、上阕写景是下阕抒情的基础,下阕抒情则是上阕含蓄情感的直接再现、升华。
12、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3、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14、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沁园春•雪是毛1936年所作,1945年重庆谈判时传颂。
15、这首诗的风格是借物喻人,借古喻今。
16、词上片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纵横千,展示了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下片议论抒情,重点评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代英雄,抒发无产阶级要做世界的真正主人的豪情壮志。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诗词的豪放风格。
17、〔近现代〕
18、沁园春雪气势宏大,作者通过描写、歌颂北国风光、雪等自然景色,运用千里,等夸张的描述,寥寥数笔,把祖国的大好河山展现在读者面前。
19、(1)从景物描写引申出主宰自然、改造自然的人类,并借此歌颂创造出新天地的人们(例:从江山如此多娇引出风流人物)。(2)借历史典故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等衬托“今朝”的风云人物,明确当下保卫江山、建功立业的才是真正的“风流人物”。
20、“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写的是虚景,与前十句写眼前的实景形成对比,想像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的气象。雪中的景象在苍茫中显得雄伟,雪后的景象则显得娇艳。“看”字与“望”字照应;“红装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分外妖娆”,赞美的激情溢于言表。
21、情感表达:作品中用词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革命事业的自信,以及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敬仰。如“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等句子,都鲜明地体现了作者的情感。
2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23、全词借景抒情,由实到虚,由自然情趣到人生哲理,逐层推进,步步深入
24、沁园春·雪
25、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26、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27、下片由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作者伟大的抱负及胸怀。
28、《沁园春·雪》是中国近代作家于1936年创作的一首词。从用词角度分析,这首词有以下特点:
29、这三句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北国风光”是上片内容的总领句。“千里”“”两句是交错说的,即千都是冰封,千都是雪飘。诗人登高远望,眼界极为广阔,但是“千里”“”都远非目力所及,这是诗人的视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扩展,意境更加开阔,气魄非常宏大。天地茫茫,纯然一色,包容一切。“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
30、《沁园春·雪》突出体现了词风的雄健、大气。作为领袖的博大的胸襟和抱负,与广阔雄奇的北国雪景发生同构,作者目接“千里”“”,“欲与天公试比高”;视通几千年,指点江山主沉浮。充分展示了雄阔豪放、气势磅礴的风格。
31、下阕侧重抒情,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步青年的特征:他们以天下为己任,肩荷着历史的重任,主宰着民族的命运,指点着祖国的江山,豪情满怀,壮志凌云。
32、“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以“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诗人于历代帝王中举出五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展开一幅幅历史画卷,使评论得以具体形象地展开,如同翻阅一部千秋史册,一一加以评说。一个“惜”字,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然而措词极有分寸,“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不是一概否定。至于成吉思汗,欲抑先扬,在起伏的文势中不但有惋惜之极的意味,而且用了“只识”二字而带有嘲讽之意。“弯弓射大雕”,非常传神地表现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33、“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动态描写,都有活泼奔放的气势。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这化静为动的浪漫想像,固然因在大雪飘飞中远望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更因诗人情感的跃动,使他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跃。。
34、上片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
35、词语锤炼:这首词在词语的运用上非常讲究,富有韵味。如“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等句子,用词简练,寓意深刻。
36、“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可谓承上启下,将全词连接得天衣无缝。“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的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祖国的山河如此美好,难怪引得古今许多英雄人物为之倾倒,争着为统一天下而奋斗。一个“竞”字,写出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出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和衰落的经历。“折腰”的形象,展示了每位英雄人物为之倾倒的姿态,并揭示了为之奋斗的动机。
37、上片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北国风光,千里冰封,雪飘”这三句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了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北国风光”是上片内容的总领句。“千里”“”两句是交错说的,即千都是冰封,千都是雪飘。诗人登高远望,眼界极为广阔,但是“千里”“”都远非目力所及,这是诗人的视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扩展,意境更加开阔,气魄非常宏大。天地茫茫,纯然一色,包容一切。“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
38、“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望”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句。这里的“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并有很大的想像成分,它显示了诗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他那豪迈的意兴。“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这些景观也正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形象。“长城内外”,这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这是自西向东,地域如此广袤,正与前面“千里”“”两句相照应。意境的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分别照应“雪飘”“冰封”。“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顿失”二字,则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滚滚滔滔的雄壮气势。这四句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更显气象的奇伟雄浑。
39、《沁园春•雪》全文及赏析如下:
40、上阕主要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的深秋景色,面对充满生机之景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
41、气势磅礴:这首词展现了作者对广阔雪景的赞叹和革命豪情,用词上具有磅礴的气势。如“千里冰封,雪飘”、“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等句子,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42、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
43、总的来说,《沁园春·雪》用词精美,气势磅礴,生动形象,恰当用典,情感丰富,展现了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