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乡的诗句

1、诗词三:

2、这是西域边境人民歌颂哥舒翰战功的诗。前两句采用民歌的起兴手法,以“北斗七星”比喻人们对哥舒翰的景仰,以“夜带刀”刻画哥舒翰的英武形象;后两句,以胡人“至今”“不敢”南下牧马,歌颂哥舒翰的赫赫战功。

3、主题:这首诗主旨为思乡,诗句开头点出时间、地点、环境,烘托主人公的心情;而后表达了诗人怀乡之意。

4、本诗描写边塞将士在一场难得的酒宴上欢聚畅饮的场景。前两句,诗人用画面感极强的语言渲染出一幅五光十色、酒香四溢的热闹场景。三、四句借将士们在筵席上相互劝酒的口吻,表现将士们豪放爽朗的感情和视死如归的勇气。

5、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6、本诗描写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前两句从视觉角度写月光下寂寥苍凉的边塞景色,第三句从听觉角度写夜风中传来凄凉的芦笳,末句从情感角度描摹出征人望乡的画面。

7、三春白雪归青冢,黄河绕黑山。

8、农舍背后路泥泞,

9、矫首怀乡苦行者,

10、此诗典雅清新,用情真切动人,被誉为杜牧诗歌的代表作之一。

11、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12、塞下曲李白山雪,天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抑玉鞍。原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3、春色耀飞旌。

14、深知阻泥泞,步屐意何如。——宋·陈师道《寄黄充》

15、欧公思颖终归颖,老我怀乡不得归。这两句诗出自明代丘浚的《思归偶书》,全诗如下:

16、这句诗创造性地使用了“思颖”的比喻,既展示了诗人的才华,又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7、蒲海晓霜凝马尾,葱山夜雪扑旗竿。

18、思君不见君,

19、本诗描写戍边将士不得归乡的愁怨心情。前两句写无休无止的征战之累,后两句写萧瑟荒凉的戍边之苦。全诗没有一个“怨”字,但每一句都充满了愁怨之情。

20、《送剑与傅岩叟》是南宋文学家辛弃疾的诗作。全诗发英雄用武无地之慨。前两句挑灯看剑,雄心振起。后两句宝剑惟挂空斋与琴为伴,未可赴边杀敌,情绪一跌千丈。先扬后抑,貌似平静,实壮志难酬之愤喷薄而出。

21、车马难行慢节奏。

22、忽闻天上将。

23、莫邪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仔细看。

24、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25、春去秋已至,

26、戎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27、出自宋代陆游的《游山西村》

28、主题:这首诗表达了身居外地的诗人,适逢重阳佳节,更加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29、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30、送剑与傅岩叟

怀乡的诗句

3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2、九月天山风似刀,城南猎马缩寒毛。

33、第一首诗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情景;第二首诗描写征戍者在军中听乐观舞所引起的边愁;第三首诗描写古战场的荒凉景象,写将军上表请求归葬战死将士骸骨,表现将帅对士卒的爱护之情;第四首诗表现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第五首诗描写奔赴前线的戍边将士听到前方部队首战告捷的消息时的欣喜心情,反映了唐军强大的战斗力;第六首诗描写将军欲奔赴边关杀敌立功的急切心情;第七首诗主要描写山峦叠嶂、烽火遍布的边塞景观。全组诗意境苍凉,慷慨激昂,充分显示出盛唐气象。

34、秦时明月汉时关,长征人未还。

35、【蝶恋花】(纳兰)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

36、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37、释义: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38、犹是一书生。

39、以上的诗词尝试通过描述乡村路泥泞的情景来表达其艰难、阻碍以及对乡村生活的描绘。当然,具体的诗词表达方式可以根据具体的情感和意境进行调整和发挥。

40、释义:我向往着的故乡,美丽的云水之地,怕的是归乡之梦,不宜于这个清秋。

41、献封大夫破插仙凯

42、寒风吹短裙。

43、和陆明府赠将军重出塞

44、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

45、思颖原出汉家女,一段霜寒十四余。

46、【乌夜啼】(李煜)黄叶青苔归路,屧粉衣香何处。

47、这六首诗借用唐代流行的乐府题目而写时事与心声,其主题是要求平定边患。全组诗以乐观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反映了盛唐的精神风貌,描绘了守边将士在沙场上征战的艰苦生活,歌颂了他们忠心报国的英勇精神。诗中有对战斗场景的描述,也有对闺中柔情的抒写,内容丰富,意境浑成,格调昂扬,豪气充溢,表现了诗人高尚的爱国情操。

48、将军纵博场场胜,赌得单于貂鼠袍。

49、此诗为送别唱和之作,赞颂了一位满腹韬略的戍边将军的勇武,鼓励他抵御突厥,安边立功。全诗洋溢着慷慨豪迈、昂扬向上的乐观情调,体现了初盛唐之交知识分子的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

50、在诗词中形容乡村路泥泞不堪,可以使用如下的描述:

51、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52、山川列地营。

53、夜上受降城闻笛

54、官军西出过楼兰,营幕旁临月窟寒。

55、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唐・李商隐《滞雨》

56、青山绿水自无尘。

57、出自明代袁华《赠史君美为黄云卿赋》

58、在阴独鹤鸣无和,向晚栖禽倦尚飞。手植故园松与竹,绿阴盈亩碧成围。

59、《赵将军歌》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先展现了一幅寒风凛冽的边塞,描绘了一个无比艰苦的环境,以衬托赵将军的威武英勇;后两句构思巧妙,诗人用来比喻战斗,手法新颖,联系前两句在如此艰难困难环境下却赢得如此轻松潇洒自如,完美表现了赵将军的英勇善战。全诗语言朴素生动,场面旷远开阔,情调欢乐昂扬。

60、泥泞非游日,阴沉好睡天。——唐·白居易《雨中招张司业宿》

怀乡的诗句

61、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62、浊酒一杯家,燕然未勒归无计。表达出戍边将士思乡盼归,却又无法还乡之痛苦的词句

63、厚朴晚须成大器,从容金尚德润身。

64、斜阳映照泥泞黄。

65、诗词一:

66、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67、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68、玉缄札何由达,云罗一雁飞。

69、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70、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71、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72、【如梦令】(纳兰)欲倩烟丝遮别路,垂杨那是相思树。

73、此诗所要表达的正是作者对戍边将士不得还乡的怀乡之情的感慨,作者先从关外一派广阔的景象,也写出古城在众山之中的孤僻之感,从而表达出戍边将士的豪迈豪壮的气势,为了国家背井离乡,赞扬了这些将士。而后句转而写吹杨柳之曲,现思乡之情,而这思乡之曲就是春风而进也无法传到故乡,写出了对这些思乡战士的怜悯之情,但这种怜悯藏于大悲大壮之中不显一丝消沉。

74、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75、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前两句将读者的思绪带入久远而辽阔的时空,让人感受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表达了诗人的悲愤之情。后两句抚今追昔,借追思飞将军李广的功绩,寄托了诗人希望朝廷起用良将,以早日平息边塞战事的愿望。

76、宁知班定远。

77、风雨吹打人,泥泞飞上衣。——宋·文天祥《自汶阳至郓》

78、唐代:岑参

79、行人艰难步难禁,

80、赵将军歌

81、这是唐朝诗人王之涣所创作的《登鹳雀楼》中的一句,其中“思颖”用于描绘鸟儿快乐的外表。

82、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83、星月开天阵。

84、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85、质性既厚朴,幼怀乡曲誉。

86、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87、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88、出自清代沈曾植《山花子》

89、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90、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怀乡的诗句

91、出自明代高拱《赠御医尹巨川》

92、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93、乡村路途泥泞长。

94、这句诗现在已经成为了汉语中广为流传的诗句之一,形容了人们内心的欢乐和喜悦。

95、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96、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97、凉州词,王之涣

98、篱外高枝厚朴花。雨晴山鹊语喳喳。

99、岂不欲傲游,虑此泥泞深。——宋·庞谦孺《古诗》

100、泥水溅起花舞蹁,

101、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102、晚风吹画角。

103、春雨绵绵湿乡径,

104、这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其中“思颖”是指年少时美丽的女子,这句诗描绘了思颖的形貌和时间的流转,富有离别之感。

105、田园小径泥泞深,

106、诗词二:

107、乡村风景画不错。

108、本诗主要反映唐代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前两句描写战斗的激烈与残酷,赞美戍边将士们奋不顾身为国捐躯的精神。后两句笔锋一转,写在家乡守候的妻子对丈夫魂牵梦萦,却不知他早已战死沙场,使诗句产生了动人心魄的悲剧力量,令人潸然泪下。

109、关于含有厚朴字的诗句有:

110、笛里谁知壮志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111、清平乐】(李煜)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112、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113、应想远行人,路逢泥泞阻。——唐·戴叔伦《又酬晓灯离暗室五首》

114、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15、举头忽见衡阳雁。

116、颖水也望穿。

117、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18、欧公思颖终归颖,老我怀乡不得归。剩水残山傒我久,老妻稚子竟谁依。

119、踏步艰难心生痕。

120、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怀乡的诗句

121、【清平乐】(朱淑真)芳草断烟南浦路,和别泪,看青山。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滇ICP备2023009294号-115 备案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