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故事20字

经典句子 2024-06-22 00:23:03

1、孟家毗邻墓地,孟子常模仿送葬队伍中的吹鼓手和哭泣的妇女,孟母深感不良环境对孟子成长不利,于是决定将住所迁到城里。城里的喧嚣使孟子无法安心读书,他常与伙伴玩做买卖的游戏。孟母见状,决定再次搬家至学宫附近。学宫环境与城里迥异,弥漫着浓厚的读书氛围。孟子终于能安心读书,有时还会向学宫张望,观察学生们读书,跟随老师演习周礼,然后回家模仿。不久后,孟母将孟子送入了学宫。后来,孟子成为了战国时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2、孟子孝敬母亲,看到母亲如此生气,既害怕又难过。孟母看到儿子有悔改之意,就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你废弃学业像我剪断布线,一个人要专心读书,才会有知识,如果现在不用功读书,将来就一事无成。”

3、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是的身份游说诸侯,企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曾到过,梁国,齐国,宋国,鲁国。

4、【孟母断织】

5、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

6、孟母看到儿子有悔改之意,就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你废弃学业像我剪断布线,一个人要专心读书,才会有知识,如果现在不用功读书,将来就一事无成。”从此以后,孟子发奋苦读,终于成为大学者。

7、孟子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么高的地位,与他幼年所受的教育有关。孟子年幼时,他的母亲非常注重对他的教育。

8、战国时代,诸侯王国都采取合纵连横之计,远交近攻。

9、孟子回答说:“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厮杀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飞奔逃命。假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

10、孟母三迁,孟子之母为使孟子得到良好的教育环境,三次迁移居所。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后天环境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所以我们要把教育视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份。

11、讲的是孟母鼓励孟子读书不要半途而废的故事。孟子最初对学习很有兴趣,时间长了就厌烦了,经常逃学。孟母教训儿子说:“学习就像织布一样,你不专心读书,就像断了的麻布,布断了再也接不起来了。君子求学是为了成就功名,博学多问才能增加智慧。你经常逃学怎么能成为有用之材呢?孟子很受触动,从此,他牢牢地记住母亲的话,起早贪晚,刻苦读书。

12、孟母看到了又说:“这也不是我用来安顿孩子的地方!”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一一都学习记住。

13、【译文】:当孟家还在庙户营村集市旁居住时,孟子看到邻居杀猪,不解地问母亲:“邻家杀猪干什么?”孟母当时正忙,便随口应到:“煮肉给你吃!”孟子十分高兴,等待食肉。孟母深知做人要诚实,所谓“言必信,行必果”,而且她深深知道身教重于言传。为了不失信于儿子,尽管家中十分困难,孟母还是拿钱到东边邻居家买了一块猪肉,让儿子吃了个痛快。

14、这时候孟子的学生就无法理解了,于是陈臻忍不住发问:“老师,齐王给您一百镒,您不收;宋君给您七十镒,您收下了;薛君给您五十镒,您也收下了。这样厚此薄彼,是什么道理呢?”

15、孟子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故事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关于孟子的故事:

16、战国时期,有位伟大的大学问家孟子。他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一次,他和孟母住在墓地旁。孟子就学着大人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母看到了,皱起了眉。孟母决定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学起商人做生意。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于是,他们又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爱读书。孟子的妈妈也满意地点点头。

17、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火?”

18、孟子游齐国,路过墓地,见一骨骼已腐,衣服却仍然完好,孟子叹息:“人身十年寒窗苦读,以求一朝之名,而衣不能与身俱葬,何其不哀也!”

19、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曾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

20、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

21、(2)与人相处,要严以律已。

22、孟子回答说:“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厮杀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飞奔逃命。假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

23、故事有“孟母三迁”、“买肉啖子”、“断机教子”三个小故事。孟母教子是最古老的民间故事,讲述了孟母施教的种种做法,对于孟子的成长及其思想的发展影响很大。

24、孟子年少时,邻居家杀猪,小孟子见了很好奇,就跑去问母亲:“邻居家在干什么?”

25、孟母看到了:“这不是我用来安顿孩子的地方!”带着孟子搬到市集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

26、孟母说:“这个地方可以用来安顿孩子呀!”

27、孟子小的时候,父亲早早地去世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

28、孟母问:“究竟是出了什么事,惹得你要休妻呀?”孟子答道:“刚才她蹲在屋里,那姿态真叫难看,这是对我无礼,妻子不尊重丈夫,我必须休了她!”孟母听这话有点蹊跷,继续追问道:“你说说,你是怎么发现她蹲在屋里的?”孟子满有理由地回答:“这都是我亲眼所见,我刚才一推门看……”

29、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30、小孟子问母亲:“为什么要杀猪呢?”

31、孟子年幼时,他的母亲非常注重对他的教育。有一次,孟子由于贪玩而没有上学,他母亲知道后,非常生气,当即拿起剪刀,割断正在织布的织线。

32、孟子曾经向桓公推销自己的政治理念,桓公说:“如今秦国正在称霸天下,怎么你的理念无法阻止它呢?”孟子“先找一个聪明的夫人,让她用青梅煮酒的方式来引诱秦王。

33、孟子以其学问解释农田之道,农夫大悦,回家遵循孟子的教导,不久田土沃美,他再也不哭泣了。这个故事表现了孟子的善于化解人们痛苦的智慧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4、成语比喻那些以小败嘲笑大败的人。又以“五十步笑百步”来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质相同的做法。

35、从此以后,孟子发奋苦读,终于成为大学者。孟子是战国时期墨家代表人物,姓孟名轲,由于赏识渊博,道德高尚,被后世誉为“亚圣”。

36、孟子的母亲很担忧,便把家迁到学堂边上,从此孟子就好好学习,用功读书。这就是孟母三迁的故事。

37、《子不学,断机杼》

38、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

39、孟母教育儿子的故事是孟母三迁,为了孟子的教育问题,孟母做出了三次选择,分别是选择邻居、选择环境,其实最主要的是学习氛围,孟母三迁充分说明学区房的重要。

40、孟子与梁惠王:梁惠王是魏国的一位君主,他向孟子请教治国之道。孟子通过与他的对话,传达了儒家思想的精髓,强调了道德、仁爱和教化对于治理国家的重要性。

41、母亲说:“在杀猪呀!”

42、【原文】:孟子少时,东家杀豚,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豚何为?”母曰:“欲啖(dan)汝。”其母自悔而言,曰:“吾怀妊(ren)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今适有知而欺之,是教子不信也。”乃买东家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43、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政学说,是位非常有抱负的政治家,在诸侯国合纵连横,战争不断时期,作为锐捷的思想家,孟子意识到了当时的时代特征和趋势,建构了自己的学说。与孔子一样,他力将儒家的政治理论和治国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国家治理主张,并推行于天下。

44、孟子没有想到,母亲恰恰从同一事情得出了相反的结论。批评虽很尖锐,但是句句有根有据,于是孟子赶紧认错。

45、孟子年少时候,有一次,他在吟诵诗文,他的母亲在一旁纺织。孟子(受其影响)突然停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又开始吟诵。他的母亲知道他忘记了,叫住了他就问:“为什么要中间停顿了?”孟子回答说:“忘记了,一会儿又记起来。”孟子的母亲拿起刀子就割断她的织物,说:“这个织物割断了,能够再接上去吗?”从此之后,孟子读书就专心了。

46、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

47、原先他们家离墓地很近,孟子常到墓地里和小朋友做一些模仿堆坟、送葬之类的游戏。孟母看到环境对孩子影响不好,便迁居到一个闹市的附近,很快孟子玩耍时就模仿起商贩叫卖一类的事来。孟母说这也不是孩子应住的地方,于是又迁居到学校附近。从此孟子模仿学校里的礼仪等课程。孟母说这才是教育孩子的好环境,于是定居下来。这就是成为千古美谈的“孟母三迁”。

48、“断机教子”

49、孟子的典故:杀豚不欺子

50、秦王着了道,就会忘记西方的烽火和东方的兵患。

51、孟母三迁:讲述的是孟子的母亲为了让他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不断搬家的故事。这个故事也强调了教育环境的重要性。

52、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

53、有一次,孟子由于贪玩而没有上学,他母亲知道后,非常生气,当即拿起剪刀,割断正在织布的织线。孟子孝敬母亲,看到母亲如此生气,既害怕又难过。

54、孟子听后很后悔,从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儒学大师,背后人尊称为“亚圣”。

55、始作俑者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56、“别说了,我听明白了。”孟母问明了情况,大声斥责儿子说:“这分明是你无礼,不是你妻子无礼!”孟子有些茫然,他不服气。孟母接着解释说:“不是有这样几句俗话嘛:‘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将入户,视必下’。不管是进谁的门,都要事先敲一下门,或者大声地咳嗽一声,好叫人家知道有人来了。不能乘人不备,来个突然闯入。这是常人都懂得的礼貌规矩。可你倒好,到你妻子的燕私之处,进门前不敲门,不声不响地往里闯,见了你妻子蹲着,你得赶紧先退出去一会儿,你却还在看,这叫你妻子怎么办?这不正是你无礼吗?怎么能说是你妻子无礼呢?”

57、孟子小时候不爱读书,一开始,家居住在菜市场和墓地边上的时候,他就学着卖菜和埋人,不思学习。

58、孟子在齐国,齐湣王送给他一百镒“兼金”,孟子坚决不接受。到了宋国,宋君送来七十镒,孟子收下了。到了薛国,薛君送来五十镒,孟子也收下了。

59、孟子幼年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孟母对孟子的教育极为重视。

60、孟子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孟母依靠纺织麻布来维持艰难的生活。孟子非常聪明,看见什么就学什么,而且模仿本领特别强。

61、孟子曾与弟子游学,见到一个农夫在田间哭泣,问其原因,农夫说自家田地不肥沃。

62、孟母三迁。

63、这个故事演化出成语“孟母三迁”,形容慈母为子女成才,选择良好学习环境。该成语又称“三迁之教”、“孟母择邻”等。

64、孟子看着陈臻缓缓说道:“我这么做自然有我的道理。宋君送来钱财,特别说明是‘馈赆’,意思是送给我做盘缠路费;薛君送来钱财,特别说明是‘为兵馈之’,意思是要我加强安全防范。这是二位国君的一片心意,我怎么能不收呢?而齐王只是单单送钱给我,这是想收买我。君子怎么能被人收买呢?”

65、孟子的政治主张:孟子主张实行仁政,即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关注人民的福祉和利益。他还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强调了人民的重要性。

66、【孟母三迁】

67、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

68、孟子的小故事是他被问到“人性本恶还是本善”的问题,他回答了“人性本善”,引申出了“为人父母则爱之,为人君则敬之”的思想。

69、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环境对教育的重要性,良好的坏境孩子就学好,坏的环境孩子就学坏。

70、起初孟子家在墓地附近,每隔几天,就会有送葬的队伍吹着喇叭经过他家门口。好奇的孟子就跟着送葬的队伍学着吹喇叭,引得一群孩子跟在他后面跑着玩儿,大家一起玩儿送葬的游戏。孟母非常重视孟子的教育问题,看到孟子整天吹喇叭玩儿送葬游戏,赶紧就把家搬到了城里,住在屠宰场的旁边。搬到城里后,孟子每天都到屠宰场去看杀猪,那些屠夫杀猪时手脚利落,十分熟练。孟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没过多久,他竟然能帮着杀猪了。孟母非常着急,又把家搬到了学堂附近。于是,每天早晨,孟子都跑到学堂外面,摇头晃脑地跟着学生们一起读书,并且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当时,孔子的孙子正在这里当老师,他见孟子学什么都很快,而且记忆力特别好,就非常喜欢他,还让他免费进学堂读书。后来,孟子果然没有辜负孟母的期望,成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和儒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

71、孟母三迁是有代表性的教育孩子的例子。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什么样的人就会学什么样的人。在闹市学吆喝,在葬礼学哭丧。要想让孩子学好就的言传身教,自身做好。且努力给孩子好的学习环境。

72、孟子虽然天性聪颖,但是也有一般孩子的顽皮。到学宫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开始的新鲜劲头过去了,贪玩的本性难移,有时就逃学,对母亲谎称是找丢失的东西。有一次孟子又早早地跑回了家,孟母正在织布,知道他又逃学了。孟母把孟子叫到跟前,把织了一半的.布全部割断。孟子问为什么要这样,孟母回答说: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教育孟轲,学习就像织布,靠一丝一线长期的积累。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渊博的知识,才能成才,不可半途而废。逃学就如同断机,线断了,布就织不成了,常常逃学,必然学无所成。

73、孟子是我国古代先贤,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亚圣的美称。孟子以擅长论辩著称。

74、总结:1)与人交往,要注意礼貌。

75、战争连年不断,可苦了各国的老百姓。孟子看了,决定周游列国,去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孟子来到梁国,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76、战国时期的一天,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呆在屋里,孟子从外面突然闯进来,瞧见她姿势不雅,顿时无名火起,立即跑到母亲面前告状。他说:“老婆对我无礼,我今天非把她赶出家门不可!”

77、主要内容: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在屋里,伸开两腿坐着。孟子进屋看见妻子这个样子,对母亲说:“我的妻子不讲礼仪,请允许我休了她。”孟母说:“为什么?”孟子说:“她伸开两腿坐着。”孟母问:“你怎么知道的?”孟子说:“我亲眼看见的。”孟母说:“这就是你没礼貌,不是妇人没礼貌。《礼记》上不是说了吗?‘将要进屋的时候,先问屋中有谁在里面;将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必须先高声传扬,(让里面的人知道);将进屋的时候,必须眼往下看。’为的是不让人没准备。现在你到妻子闲居休息的地方,进屋没有声响,因而让你看到了她两腿伸开坐着的样子。这是你没礼貌,并非是你妻子没礼貌!”孟子认识到自己错了,不敢休妻。

78、孟子的教化思想:孟子认为教育的目的是要使人具备道德、智慧和技能三个方面的素养,从而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他的教化思想也成为了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理念之一。

79、孟子的性善论: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但需要通过教育和修养来发扬光大。这个观点也成为了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80、孟母三迁孟子的母亲为了他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搬了三次家。

81、孟轲幡然大悟,从此勤学苦读,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终于成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82、孟母随口说到:“是为了要给你肉吃呀!”刚说完这句话,孟母就觉醒了,孟母自责到,“我怀孩子时,仿效周朝三太的胎教,席不正不坐;语不洁不说;事无礼不做,而现在他在童蒙时期,虽然我今天有口无心,并没有想要去欺骗孩子,但说出去的话却是欺骗他的行为,这就是教给他言而无信啊!

83、战国时代,诸侯王国都采取合纵连横之计,远交近攻。战争连年不断,可苦了各国的老百姓。孟子看了,决定周游列国,去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孟子来到梁国,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84、于是,孟母把灯油钱拿出来买了邻居家的猪肉给孟子吃,以做到言而有信。

85、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孟子的思想和人格魅力,也传递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智慧和价值观。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备案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