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中带有讽刺意味的句子【优选69句】
1、秦老在打麦场上放下一张桌子,两人小饮。须臾,东方月上,照耀得如同万顷玻璃一般。那些眠鸥宿鹭,阒然无声。王冕左手持杯,右手指著天上的星,向秦老道:“你看贯索犯文昌,一代文人有厄!”话犹未了,忽然起一阵怪风,刮得树木都飕飕的响;水面上的禽鸟,格格惊起了许多。
2、再清廉公正的官员,也难以判断家务纠纷中的是非。
3、老不拘礼,病不拘礼。——《儒林外史·第十二回》
4、指只要收债手段厉害,欠债的人再穷也得还。
5、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
6、夫妻无隔宿之仇——《儒林外史·第二十九回》
7、千差万差,来人不差!——《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
8、人生富贵功名,是身外之物;但世人一见了功名,便舍著性命去求他。及至到手之后,味同嚼蜡。自古及今,那一个是看得破的?
9、《儒林外史》第十五回:葬神仙马秀才送丧思父母匡童生尽孝。
10、卖东西的人没有上限的要高价,而买主就以很低的价格还价。
11、不怕该债的精穷,只怕讨债的英雄——《儒林外史·第五十二回》
12、清官难断家务事。——《儒林外史·第二十九回》
13、畅开直说,无所隐蔽,无所保留。
14、忙忙如丧家之犬,急急如漏网之鱼。
15、再如细节描写,作者写范进读报帖时,“看了一遍,又念了一遍”,知道自己真的“中了”,竟欢喜得发了疯,拍手大笑,满街飞跑,弄得披头散发,满脸污泥,鞋都跑掉一只,口中狂念“中了!中了!”作者以细腻的笔调,描摹范进中举后的种种疯态,讽刺范进热衷功名,科举制度扭曲人性。
16、指在家的贫困日子还容易对付,而出门在外的贫困日子,才真正叫人为难。
17、再如作者运用强烈的对比刻画胡屠户。范进中举前,向胡屠户借盘缠考乡试,被他“一口淬在脸上”,“骂个狗血喷头”,态度横蛮;范进中举后,胡屠户在他回府途中低着头,频频替他拉直衣裳后襟,态度恭敬。作者写胡屠户的前倨后恭,对比鲜明,讽刺有力。
18、指年轻人敢作敢为,能成长为英雄好汉。
19、接济困境中的人一斗米,如同雪中送炭,但如果给予的太多,反倒使人贪得无厌。
20、钱到公事办,火到猪头烂——《儒林外史·第十三回》
21、这些句子都运用了矛盾手法,通过描绘人物的言行举止和社会现象,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和虚伪。这种矛盾手法的运用,使得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也增强了作品的社会批判意义。
22、指干什么事情,就以什么为谋生的方法。
23、使心用心,反害了自身!——《儒林外史·第四回》
24、打开板壁讲亮话——《儒林外史·第十四回》
25、《儒林外史》好句摘抄赏析:
26、指老人和病人不用拘泥于礼节。
27、天上神仙府,人间宰相家——《儒林外史·第十回》
28、打蛇要打最要害的七寸部位,方可一举奏效。
29、读书对自己有好处,耕田对自己也有好处,学习好的东西对自己就有好处,这是过去讲求耕读传家时常用的话。创业是艰难的,但守成更艰难,知道其中的难处就不艰难了。
30、熟读王叔和,不如临症多。——《儒林外史·第三十一回》
31、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32、瞒天讨价,就地还钱!——《儒林外史·第十四回》
33、施恩不望报——《儒林外史·第三十二回》
34、相交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35、打蛇打七寸——《儒林外史·第十四回》
36、赏析:这是余大和成老爹就虞华轩家的料丝灯所进行的谈话,余大说:“自古说‘故家乔木’,果然不差。就如尊府这灯,我县里没有第二副。’成老爹道:“大先生,‘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就像三十年前,你二位府上何等气势,我是亲眼见的,而今彭府上、方府上,都一年盛似一年。
37、作者把当时社会上一般读书人热衷功名、醉心富贵的特征都统摄在范进这个人物身上,并运用讽刺手法予以揭露、批判,旨在抨击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摧残荼毒,同时反映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社会现实。
38、在《儒林外史》中,作者吴敬梓巧妙地运用了矛盾手法来描绘人物和揭示社会现象。以下是一些运用了矛盾手法的句子:
39、指施于恩惠,不期望别人的回报。
40、管山吃山,管水吃水。——《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
41、家贫不是贫,路贫贫。——《儒林外史·第二十四回》
42、指秀才多以诗文、书画之类作为馈赠之物。
43、英雄出于少年——《儒林外史·第七回》
44、指旧时即便当了三年廉洁的官,也能从中捞到许多钱财。
45、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儒林外史·第八回》
46、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
47、赏析:突出王冕不但有才,而且品性很好,这段文字的描述表露出王冕不追求富贵功名追求自在自由。
48、《儒林外史》是一部出色的讽刺。作者运用夸张、对比、细节描写等手法,揭露和嘲讽科举制度所造成的丑恶现象和封建末世的衰颓风气。
49、“严贡生因在省城纳了几千两银子的捐,讨了一个监生,结识了几个有权有势的人,回到省城,就同这些人来往。”这句话通过描写严贡生为了谋取权势和地位而不择手段的行为,揭示了当时社会权位观念的扭曲和道德沦丧的现象。
50、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
51、遇著花明柳媚的时节,乘一辆牛车载了母亲,戴了高帽,穿了阔衣,执著鞭子,口里唱著歌曲,在乡村镇上,以及湖边,到处玩耍。
52、夫妻之问吵架、拌嘴、闹矛盾,仇怨不会长久,不过一夜俩人就会言归于好,恩爱如初了。
53、“那三四个蠢汉,见没人来赶,把桌子抽屉都翻开了,钱文、钱武抢了一包银子,兄弟两个扭着就走。”这句话通过描写两个贪婪的人物形象,揭示了当时社会道德沦丧、人心不古的现象。
54、官吏若有差错,受差遣的人没有差错。
55、世事变移,盛衰易位。
56、医生恨不得割了自己身上的肉给病人医病。
57、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少年不知愁滋味,老来方知行路难。
58、马二先生在丁仙祠遇到假神仙洪憨仙,洪憨仙设局胡家三公子的钱财,想让马二先生做中间人,但还没骗到手洪憨仙就病死了。马二先生因从洪憨仙处得了些银子,于是安葬的洪憨仙。后来马二先生遇到童生匡迥,匡迥因没有盘缠难以回家看望病重的父亲,马二先生那银子资助他回家并鼓励他读书尽孝心。匡迥在回家途中的船上看到官差正拘捕两个不孝的兄弟,心生感慨
59、医家有割股之心——《儒林外史·第二十四回》
60、钱花到了,事情就办成了;火候到了,猪头就煮烂了。
61、使用种种心机害人,结果反害了自己。
62、“原来他那举业,原是梦里神仙点化的,不曾终得正果。”这句话揭示了范进对科举制度的迷信和盲从,同时也讽刺了科举制度的虚伪和荒谬。
63、《儒林外史》常常把矛盾的事物放在一起,突出了它的不合理性是作者经常运用的手法。
64、秀才人情纸半张。——《儒林外史·第十四回》
65、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
66、如中刻画范进因中举而迷了心窍,喜极发疯的丑态,是作者对范进作夸张变形的讽刺,以增加作品的生动性和感染力,使作者对范进的性格、行为和心态,留下深刻的印象。
67、指熟读名医著作,不如多积累临床实践的经验。指医生贵在实践。
68、宰相家的布置豪华,生活僖丽,像神仙府第一样。
69、第四回写"遵制丁忧"的范进去汤知县处打秋风时,"席上燕窝、鸡鸭,此外就是广东出的柔鱼、苦瓜,也有两碗。知县安了席坐下,用的都是银镶杯箸。范进退前缩后的不举杯箸,知县不知其故。静斋笑道:`世先生因遵制,想是不用这个一杯箸。'知县忙叫换去……随即换了一双白颜色竹子的来,方才罢了。知县疑惑他居丧尽礼,倘或不用荤酒,却是不曾备办。最后看见他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元子送在嘴里'"。作者通过对范进行动的前后矛盾,把他居丧"尽礼"的虚伪性揭露无余。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