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总之,我们要做好文言文的翻译题,除了要扎扎实实地掌握古汉语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外,还要了解一些古文化常识,我们才能更准确、更明白、更符合现代汉语规范地译出古文,做到“信”“达”“雅”。同时,(除上述无需翻译的情况外)文言文翻译时也应讲究“字字落实”。

2、(2)承后省。

3、如:“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4、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

5、打比方是说明文中的一种说明方法。打比方是通过比喻的修辞方法来说明事物特征的一种方法。一般用于文章中和语句中。

6、为人处世:心计犹如少女的粉脂,愈少愈好;包容犹如将军的铠甲,愈厚愈好;思想犹如贵重的黄金,愈纯愈好;朋友犹如陈年的古董,愈久愈好。青春犹如一朵花,不是瞬息就枯萎的昙花,也不是常年开放的四季,更不是热烈的玫瑰。青春是一朵报春花,又名年景花、樱草,象征着青春的快乐与忧伤。

7、省略谓语。

8、照样子写句子:意思是指按照要求的样式、或格式写句子。例如,按要求转换句子类型、陈述句、被字句和把字句之间的转换、或把句子补充完整等

9、③与不同好,如何?(《左传·齐桓公伐楚》)

10、主谓倒装

11、回答:打比方一般是指举例子说明问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打个比方说”,再有就是说明文里常用的一种说明方法,也就是打比喻来说明事物;而比喻是一种具体的修辞方法,一般分为明喻(甲象乙)、暗喻(甲是乙)和借喻(无甲有乙),打比方和比喻不能混为一谈。

12、宾语前置

13、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14、⑤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列子·愚公移山》)

15、一、表疑问的固定结构常见的有:奈何、若何、如何、何如、奈……何、若……何、如(奈)……何、孰与、得无……乎、孰若。

16、读书而不回想,犹如食物而不消化。

17、凡是人名、地名、朝代、年号、官名、书名、物名、度量衡单位、器具、数量词、庙号、谥号、特殊称谓、专门术语等专有名词,都可照原文抄录。此外,古今词义一致,如“山”、“火”、“车”、“问”、“逃”等,也无需翻译。

18、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19、如:“(孟子)曰:‘独乐(yuè)乐(lè),与人乐(yuè)乐(lè),孰乐(lè)?’(王)曰:‘不若与人。’”

20、①“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陈胜是阳城人。

21、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宾语。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

22、一、者也句式

23、打比方是有举例子的意思,它是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24、二、用法不同:

25、(1)他就长的高万丈,头如泰山,腰如峻岭,眼如闪电,口似血盆,牙如剑戟(第三回19页)。

26、④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27、文言文与白话文在词汇上有很大的差异。这个差异通常必须以词典或字典的形式加以条列,才能完整表达。不过,有个特点可以概括性地观察:文言文的词汇较为简洁,例如:相较于白话文的词以双音节词为主,文言文中的词以单音节词为主。

28、如:“可烧而走(之)也。”

29、南冥者,天池也。《庄子·逍遥游》

30、比喻是把人物或者其他物品比喻成另一种物品。依据描写或说明的方式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倒喻、反喻、缩喻、扩喻、较喻、回喻、互喻、曲喻十二种。

31、有些词语仅有语法作用而无法译出的,可删去不译。如“夫大国,难测也”(《曹刿论战》)中的“夫”,“何陋之有”(《陋室铭》)中的“之”,“学而时习之”(《论语》)中的“而”都属于这一类。

32、仿写句子: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选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

33、②即今之傫然在墓者。

34、固定结构

35、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

36、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文言文中的省句通常有:

37、判断句句式特点

38、④“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9、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

40、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其中的“利”“强”都是后置定语。文言中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41、②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之战》)

42、省略主语。

43、省略介词“于”。

44、④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孟子·梁惠王上》)

45、者也判断句

46、“······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

47、(1)用“之”使定语后置。如:“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48、状语后置

49、如:“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50、③梁父即楚将项燕。

51、定语后置

52、(2)用“者”的后置。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53、下面是重中之重:翻译手段

54、③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55、④恐为操所先。

56、(1)承前省。

57、表示等同关系。昔者鬼侯、鄂侯、文王,纣之三公也。《鲁仲连义不帝秦》

58、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如:“甚矣,汝之不惠。”“快哉,此风。”“美哉,我少年中国。”省略句

59、表示类属关系。滕,小国也。《孟子·梁惠王下》

60、⑤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61、“为”“为……所”表被动。

62、如:“(予)爱是溪,入二三里,(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63、①句中的“奈何”,意思是“怎么办”,②---④句中的“若何”、“如何”、“何如”意为“怎么样”,⑤句中的“如……何”可解作“把……怎么样”,⑥句中的“孰与”是“与……比较,哪一个……”的意思。一般地说,“奈何”、“奈……何”、“若……何”,可解作“怎么办”、“把……怎么样”、“拿……怎么办”、“怎么”,而“若何”、“如何”、“何如”一般解作“怎样”、“怎么样”、“怎么”等,要视具体语境而定。

64、文言文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用了繁笔,翻译时可将其意思凝缩。如:(秦)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现代汉语中很难找到四种不同说法来译“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三个短句,在翻译时可凝缩为“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65、②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66、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

67、如:“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之)掩户。”

68、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69、在原文有省略的地方,增添必要的内容,使译文通顺、明确。如“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其中“抚尺”和“一下”之间缺一个动词“响”,翻译应加上。又如“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译文时,句前应加主语“王叔远”,“一”字之后应加量词“枚”。

70、(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

71、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72、(4)拘得个土地老儿在庙里似推磨的一般乱转(第七十二回533页)。

73、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74、③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75、这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手段;运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语来解释古文中的单音节词语。对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的活用,用法多样的一些虚词等要特别注意,一定要联系上下文,选准它的确切解释。

76、表示比喻。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荀子·王制》

77、⑥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78、比喻句1.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2.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3.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全首诗郭沫若采用联想想象等艺术手法描绘了天街美好的生活,流露出他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

79、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80、“见”“……见……于”“于”表被动。

81、调整、理顺译文的词序。大多数文言词句的词语排列次序和现代汉语是一致,但也有一些文言句式,如“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原次序译作“苛酷的统治凶狠比老虎”,这不符合现代语习惯,应把“比老虎”调整到“凶狠”之前。

82、(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大王来何操?”“微斯人,吾谁与归?”

83、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如:“于富者”就是置于句后作补语的介词短语。

84、(4)对话省。

85、①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86、省略介词宾语。

87、(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88、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89、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90、省略宾语。

91、(3)自述省。

92、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93、(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94、③羿,古之善射者也。(《管子·形势解第六十四》)

95、③为予群从所得。

96、语法特点主要表现在词类及词序两方面。文言文的特色有:言文分离、行文简练。文言的特点,是相对白话(包括口语和书面语)而言的,主要表现在语法与词汇两方面。

97、如:“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98、(2)(牛王)现出原身,一只大白牛,头如峻岭,眼若闪光,两只角似两座铁塔(第六十一回453页)。

99、②“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

100、①臣诚恐见欺于王。

101、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102、①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

103、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104、一、内容不同

105、(3)慌得那八戒战战兢兢,伏之于地,把嘴拱开土,埋在地下,却如钉了钉一般(第六十七回496页)。

106、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其常见类型有:

107、(5)忽失声泪如泉涌(第七十七回575页)。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备案号
网站地图